选修教师教学案城乡发展与城化

选修教师教学案城乡发展与城化

ID:34840608

大小:23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12

选修教师教学案城乡发展与城化_第1页
选修教师教学案城乡发展与城化_第2页
选修教师教学案城乡发展与城化_第3页
选修教师教学案城乡发展与城化_第4页
选修教师教学案城乡发展与城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选修教师教学案城乡发展与城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章末整合学案(人教版选修4)一、聚落的形成和发展1.乡村聚落的形成栖身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人类最早是群居,很多人共同生活,可以依靠集体的力量,相互帮助、合作,更好地防御危险、灾难,更方便地获取食物、资源,并生殖繁衍。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驯养家畜、种植作物和贮存食物能力提高,人类开始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和畜牧业相分离,居住在平原的人们开始有了稳定的农田,住所也开始相对固定,所以人类开始定居,形成乡村聚落。但最初的乡村聚落仍然随着人类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随耕地的变迁而变迁。后来随着人类对土地利用方式的不断进步,乡村聚落的位置才

2、逐渐稳定下来。同时人类居住的房屋的建设越来越坚固、经久耐用。但是在半干旱的草原地区,随着气候的季节交替,牧民仍然过着游牧的生活,其房屋也是适应这种游牧生活、生产方式的帐篷和毡房。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可见,乡村聚落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人类的生产方式变化而形成的。所以,聚落的形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2.村落的发展(1)原始的居住地人类为了生存,必须建立适当的居住地以防寒暑、避风雨、防野兽和防疾病,并更好地生活。在史前时代,经济生活极简单,甚至无固定活动地点,人类的居住地是非家居式的。在采集经济时代,人们寻求环境较好的地区居住,有的地方由于交通不便,以致与世界其他地区隔离。为战胜

3、恶劣的自然条件,人们就地取材建立简陋住宅,有穴居、巢状树居等。穴居多分布于石灰岩、黄土等易穿凿的地区,或利用现成岩窟。今日的非洲、亚洲、欧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等地仍可看到改进了的或者现代化的穴居(例如: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西班牙的扑德库斯也有很多人居住在砾岩地层的洞穴中)。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由于仅依靠天然的树果、草根、薯类或者鱼、鸟、兽类等食物维持生活,人类不得不分散居住,单位面积的人口可容量极小。与其说是居住于聚落,莫不如说是以家族为单位的分散居住地。加之这些食物只能在一定季节和一定地域找到,因此聚落不能固定,而是流动性的。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原始居住地不全是分散的,

4、石器时代已出现穴居生活。由于人类利用天然洞穴居住,容易集中在一定的地区。同时为了捕获大型野牛、野鹿等兽类,或者为了自身防卫,也发生了社会联系,因此居住地比以前密集。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6-/6原始居住地多建于森林茂密的低山林区,便于男子狩猎,女子采集,在海边也有原始的捕鱼活动。不论狩猎或者捕鱼,资源均易枯竭,因此人类活动要多移动,居住地也多为临时性的。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原始穴居由于地区不同,各具特点。例如欧洲旧石器时代广泛利用洞窟居住;而日本因潮湿多雨,洞窟生活不利于健康,多居住竖穴(下挖地面50cm左右,作为居住面,设立柱,在其上修葺房盖,其形呈四角并近似圆形,直

5、径3~6m,周围设排水沟,以防野兽和敌人进犯)。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我国原始居住聚落,也始于巢居。古代传说中有巢氏,因禽兽多,皆筑巢避之。40万~150万年前的原始居住洞穴在山西、北京、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浙江等地都有发现。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当前世界从事采集和狩猎等原始生活者约数十万人,原始聚落仍然存在,主要有散布在东南亚岛屿上的耐格里特人,即身材矮小的黑人和东南亚的古亚洲族,非洲的布须曼人、比古米人,北美洲的爱斯基摩人等,由于狩猎和采集活动移动性大,通常是非定居的,多以临时聚落分布在移动的范围之内,部分是半定居的。爱斯基摩人冬季居住于半地下式的固定住所中从事渔业

6、生产。安达曼群岛的居民干季从事移动生活,5个月的雨季由于食料丰富而筑固定聚落居住。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2)古代村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逐渐转向饲养家畜、栽培作物、生活安定的定居生活。居住条件有很大进步,建立了永久性的房屋,在西方称为小村或者村落,在文化经济水平低的社会,虽有固定的村落,但为了交换或者获得商品和食品,人们常常季节性地移住他地,到一定时期再返回村落来。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氏族社会时期,经济自给、提高生产力的能力很弱。为防备经常袭击住所的灾害,便于与其他集团斗争,人们结成了较大的集团。为了防风或者防野兽而筑起墙垣,维护了村民的共同利益。为了修筑水路或水渠、

7、农道,需要较高的管理技术和人力财力,这些就成为村落共同的任务和行政组织的中心工作。这对于从事水田耕作的季风区的亚洲村落,以及维护干燥地区的绿洲水路为中心的中亚、西亚、北非、南美中西部的村落都一样重要。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为了恢复旱田地力,要分块轮作,实行了二圃式,部分土地休闲,牲畜也实行了放牧。农牧结合,以村落为中心,是欧洲的典型做法,后推广到殖民地的新大陆。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游牧地区,以干燥气候为主,以家畜为主要财产。由于有季节性的游牧,住宅也随着转移。建的是蒙古包和帐篷式住宅。游牧聚落多数是分散的。但由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