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a股市场的制度变革与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我国a股市场的制度变革与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ID:34843126

大小:1.94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9-03-12

我国a股市场的制度变革与资源配置效率研究_第1页
我国a股市场的制度变革与资源配置效率研究_第2页
我国a股市场的制度变革与资源配置效率研究_第3页
我国a股市场的制度变革与资源配置效率研究_第4页
我国a股市场的制度变革与资源配置效率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a股市场的制度变革与资源配置效率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一苹导论能性,事实上形成了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的市场格局,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一个具有绝对或者相对控股地位的大股东。由于低成本的控制权不允许在二级市场上公开竞价交易,一股独大的大股东失去了来自于市场的有效监督和约束.控股公司非常容易通过对上市公司的侵占和掏空行为,损害广大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股权分置的制度安排还直接导致投资者权利的不平等。在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的条件下,在国有经济占主体的证券市场中,国有投资者或具有国有背景的投资者自然而然地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例如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其他国有企业等,市场份额比例的严重失衡使一部分投资者占有相对甚至是绝对垄断地位.使他们具有极大的利

2、益动机和驱动力,充分利用市场主导地位、交易法规不健全和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欺诈处于相对弱势的中小投资者,从而使得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投资者市场信心的缺乏必然导致市场不断趋于萎缩。事实证明。进入新世纪以来,与我国宏观经济的强劲增长势头形成鲜明对照的是A股市场长期投资者的信心严重不足,市场规模和流通性在相对意义上处于不断萎缩的态势。2000年至2005年,我国GDP平均增长率为8.s%,而A股市场却持续六年走低,上证A股指数从2001年6月14日达到的2341.ol点,一路下跌至2005年6月6日的】047.65点,深圳成份A股指数从2000年_8月11日创下的5845.81点一

3、路下跌至2005年6月3日创下的2650.58点,在上市公司数量持续增长的同时,A股市场的流通市值却大幅下降,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走势的相互背离表明我国证券市场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得到集中性凸显,表l—l显示2001年至2004年全国性集中交易股票市场的总体变化。表1—12001—2004年我国股票市场总体变化时间境内上市公司总股本流通市值投资者户数筹集资金(A、B)(家)(亿股)(亿元)(万户)(亿元)2001年1160521B144636650.4111992002年12245875124846884.089612003年J2876248131787025’4J13572004年137

4、771491168872II43】510资料来源;中国证监会网站正是资本市场规模扩大与股权分置制度安排的矛盾激化导致累计的市场风险不断被放大,使A股市场的功能和效率受到深度的制度抑制,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被扭曲成为承担经济体制改革成本、转移金融体制风险的工具,股权分置条件下的资本市场发展模式是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历程中从未有过的。由于制度性缺陷引致的种种问题集中爆发,不仅使我国A股市场的发行第一章导论和融资功能陷于瘫痪,而且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和国际化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了从体制性根源上解决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层次矛盾,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于2005年4月2

5、9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2005年8月23口。中国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A股市场将迎来以市场为主导力量的后股权分置时代,这是本文选题的基本背景。在证券市场中,相关的利益主体主要有政府、上市公司、证券经营机构、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等,不同利益主体的市场行为与制度安排直接相关,并随着制度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证券市场的不同发展阶段,制度安排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正是对通过市场主体行为的改变产生的。在制度创新的条件下,如何制定和实旅以股权分置改革为核心的综合政策,在各个利益主体市场行为的理性选择和优化的

6、基础上,促进合理股票定价机制的形成,有效提高A股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不仅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理论问题,而且是如何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有效化解金融风险的现宴问题,对完善我国金融结构、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2文献综述1.2.1制度与制度变迁制度主义认为,制度反映的是一种经济关系,合理的制度能节省交易和合作成本,并能达成一定的均衡,是一系列规则性变量的集合。【11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制度变迁理论大体经历开创性历史时期,传统制度学派发展时期、新制度学派蓬勃发展时期。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凡勃伦(Vcblcn)、哈耶克(Hayck)和诺思(Noah)。凡勃伦认为制度实质上是个人

7、或社会对有关的菜些关系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思想习惯。12l也就是说,把制度归结为在人们本能心理的基础上产生的思想习惯,并用这种心理和精神支配的一般制度来代替社会经济制度。在凡勃伦看来,本能足天赋的,思想和习惯是逐渐形成的,所以制度的本质是不变的,制度有一个历史进化的过程,但改变的只是制度的具体形式,社会经济的发展只有演进,而无突变。凡勃伦在分析制度变迁时应用的是一种“累积因果论”,即制度演进的每步由以往的制度状况所决定。他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