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品种黑星病抗性鉴定及其发生规律探讨

梨品种黑星病抗性鉴定及其发生规律探讨

ID:34844575

大小:1.48 MB

页数:36页

时间:2019-03-12

梨品种黑星病抗性鉴定及其发生规律探讨_第1页
梨品种黑星病抗性鉴定及其发生规律探讨_第2页
梨品种黑星病抗性鉴定及其发生规律探讨_第3页
梨品种黑星病抗性鉴定及其发生规律探讨_第4页
梨品种黑星病抗性鉴定及其发生规律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梨品种黑星病抗性鉴定及其发生规律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引言梨是蔷薇科(Rosaceae),梨属(Pyruaspp.)植物,是我国重要的落叶果树种类。梨黑星病是梨三大病害之首,生产上为害极大。新沂市现有梨面积约5万亩,栽培的梨类型主要是白梨(毋MbretschneideriRehd.)和砂梨僻s,州fotiaNal【ai)品种,梨黑星病时有发生,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梨黑星病菌(Venturianashicola)属真菌类,由分生孢子和菌丝借风、雨、气流传播。病菌能侵染所有绿色组织,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也为害花序、芽鳞、新梢、叶柄、果柄等组织。春季初次侵染到寄主组织的病菌可陆续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只要条件适宜,整个生长季

2、节均可发病。目前,梨黑星病已成为影响梨果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国内外对该病的防治做过不少研究,多是结合当地气候、地理位置和栽培品种等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从中可以看出,不同品种和不同地区梨黑星病的发生时间和强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本研究是结合新沂地区的梨生产现状,探讨该病害在当地的发生规律、挖掘抗性品种资源,旨在为梨果安全生产提供依据,也为无公害果品生产和果树育种工作提供技术支撑。VH第一章文献综述梨黑星病(Pearscab)又称疮痂病、黑霉病,是梨树重要病害之一,在世界各梨区普遍发生。该病在我国辽宁、河北、山东、陕西等梨产区为害严重,流行年份造成重大损失。梨黑星病主要

3、为害果实和叶片,其次为花、芽、新梢、叶柄、和果梗等。关于梨黑星病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报道,现就近来梨黑星病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黑星病致病病菌梨黑星病菌,属子囊菌纲(Ascomycetes),座囊菌目(Dothideals),多孢菌科(Pleoaporaceae),黑星菌属(VenturiadeNot)。梨黑星菌在有性时期属于子囊菌亚门,无性时期为黑星孢,属于半知菌亚门。梨黑星菌分生饱子梗单生或丛生,倒棒形,暗褐色,产孢部位合轴式延伸,顶端着生分生孢子,孢子脱落后有明显的孢子痕。孢子脱落后,孢子梗顶端继续生长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柠檬形、梭形、梨形,淡褐色,单胞,两端略

4、尖,基部平截(罗文华,1988)。病部所见黑色霉状物,即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孢子,分生孢子梗着生于病斑的正面或背面,由寄主角皮层下伸出,呈丛生状(5—14支),孢子梗较肥大,单生而无分枝,直立或略有折曲,为暗褐色。分生孢子呈纺缍形、瓜子形或椭圆形,淡褐色,单孢,少数孢子在萌发前可产生1个隔膜。梨黑星病菌所属的黑星菌属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每个子囊含有8个子囊孢子。有性生殖之前,先形成子座,子囊发育过程中,子座中心组织瓦解,形成容纳子囊的子囊腔,每个子座形成一个子囊腔,顶端有溶化的假孔口,外形很象子囊壳,称为假囊壳(陆家云,2001).秋季落叶后,菌丝向叶肉内部发展

5、,在落叶的组织中营腐生生活,以菌丝团——原生假囊壳状态越冬,次年春季形成假囊壳,假囊壳呈心脏形、圆形或扁圆球形,成熟后由嘴部突出于梨叶表面,肉眼可见针尖状黑点,假囊壳头部肥短,黑褐色,孔口一般无刚毛(王学良等,2004)。梨黑星病菌群体在形态,生理特性及致病力等方面差异较大,存在不同的生理小种或生物型。沈言章等(1993)将其划分为5个分化类型,分别为致病I型(上海菊水,上海八云,杭州菊水,八云A,八云B)、致病II型(河北鸭梨)、致病Ⅲ型(台湾水梨)、致病Ⅳ型(四川丰水梨、幸水梨、鸭梨、苍梨)、致病V型(雅安梨)。汤浩茹等(1998)将中国梨黑星菌分为5-6个分化类型

6、,分别为:上海菊水梨黑星病分化类型、河北鸭梨黑星病菌分化类型、四川乐山幸水梨黑星菌分化类型等;范燕萍等(1989)利用菌体酯酶同工酶测定方法,对梨黑星病菌生理分化类型进行测定,将其分为4个类型,分别为:类型I(浙江八云梨、万县苍溪梨)、类型II(雅安鸭梨,辽宁兴城鸭梨)、类型III(安徽早酥梨品种黑星病抗性鉴定及其发生规律探讨梨)、类型IV(河北鸭梨)。2梨黑星病发病规律梨黑星病(pearscab),称疮痴病,俗称黑霉病、雾病、乌码、荞麦皮,由梨黑星菌引起。它能为害梨树所有的绿色幼嫩组织,主要侵染叶片和果实,也为害花序、芽鳞、新梢、叶柄、果柄等部位。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主

7、脉两侧或支脉之间出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淡黄色小点,周围界限不明显,几天后病斑上长出顺叶脉呈放射状的黑绿色至黑色的病斑。叶正面相应部位出现多角形或近圆形的黄斑,严重时病斑增多,甚至连片,整个叶片布满黑色霉层,造成叶片早期脱落;果实从幼果期到成熟期均可侵染,发病初期为黄色近圆形的病斑,病斑大小不等,界限清晰,且随病斑扩大,病斑凹陷,并在其上形成黑色霉层。中后期发病后形成淡黑色的针状斑或黑色斑,且斑点处稍凹陷。处于发育期的果实发病,病部组织木栓化。幼果发病后生长受阻、畸形,或脱落。后期侵染形成黑色凹陷病斑:上有黑色霉,果面凹凸不平,形成花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