嘧菌酯对玉米的调控机理研究

嘧菌酯对玉米的调控机理研究

ID:34868986

大小:2.05 MB

页数:58页

时间:2019-03-12

嘧菌酯对玉米的调控机理研究_第1页
嘧菌酯对玉米的调控机理研究_第2页
嘧菌酯对玉米的调控机理研究_第3页
嘧菌酯对玉米的调控机理研究_第4页
嘧菌酯对玉米的调控机理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嘧菌酯对玉米的调控机理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S482.2+92单位代码:10193密级:公开学号:2012457硕士学位论文嘧菌酯对玉米的调控机理研究StudyonRegulatingMechanismofAzoxystrobinonMaize作者姓名:密东林学位类别:农学硕士专业名称:农药学研究方向:农药残留分析与环境毒理指导教师:逯忠斌教授所在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二○一五年五月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所列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吉林农业大学或其它

2、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本学位论文所有内容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愿意承担一切相关法律责任和后果。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1、本人完全了解吉林农业大学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成果的知识产权属吉林农业大学所有,并同意将本论文的版权授权给吉林农业大学,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2、本人(同意/不同意,务必打印后

3、填写)吉林农业大学将本论文版权授权给不同媒体进行电子出版、多媒体出版、网络出版以及其他形式出版(涉密学位论文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3、本人声明毕业后若发表在攻读研究生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学术成果,必须以吉林农业大学作为第一署名单位。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名:签字日期:年月日摘要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在谷物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种植品种的改变,玉米大斑病成为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生产中需要杀菌剂来进行防治。嘧菌酯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它是一种低毒、低残留、高效的新型广谱性杀菌剂,作用机理新颖,内吸渗透性强,可有效防治玉米大、小

4、斑病以及玉米锈病等多种病害并对非靶标生物安全,这使得嘧菌酯成为一种极具市场潜力的新型农用杀菌剂。但针对嘧菌酯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却未见报道。为此,本论文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玉米生理生化指标分析的方法,以25%嘧菌酯SC为试验药剂,系统地研究了在玉米大斑病发病初期喷施不同剂量的嘧菌酯(低剂量:600mL·hm-2(150a.i.g./hm2)、高剂量:900mL·hm-2(225a.i.g./hm2))对玉米作物形态学指标、生理学指标以及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并对调控机理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嘧菌酯在玉米作物上的正确使用提供科学依据。1.研究了嘧菌酯对玉米形态学指

5、标的影响。试验表明:收获期,嘧菌酯处理组的叶片大多呈墨绿色而且叶片发亮,并且随着处理剂量增大,叶片颜色加深,而对照组中叶片已呈发黄状态并且枯萎;与对照组相比,收获期嘧菌酯处理组的株高、茎粗均有所增加、穗位高下降,其中低剂量嘧菌酯处理效果较明显;收获期嘧菌酯处理组的玉米籽粒色泽较对照组也有所改善,呈均一的橘黄色,与叶片颜色相似,随嘧菌酯剂量增加籽粒色泽加深。2.研究了嘧菌酯对玉米生理学指标的影响。通过对施药后1、3、5、7、9天的玉米植株穗位叶片、茎秆以及收获期玉米籽粒中的相应生理学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嘧菌酯处理后,玉米穗位叶片内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

6、以及脯氨酸含量、茎秆中纤维素含量以及籽粒中淀粉含量较对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除淀粉外,其余指标均表现为高剂量处理效果较低剂量明显;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与H2O2有一定的诱导作用,表现为高剂量诱导作用大;对丙二醛(MDA)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而低剂量抑制效果好。此外,嘧菌酯还对玉米植株穗位叶片中的抗氧化酶系(SOD、POD、CAT、APX和GR)、碳代谢的关键酶(PEPC)、氮代谢的关键酶(NR)等的酶活有显著地激活作用,除NR为高剂量嘧菌酯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低剂量外,其余酶活均表现为低剂量处理效果较好。3.研究了嘧菌酯对玉米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试

7、验结果得出收获期玉米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及百粒重等构成产量的因子均高于对照组,而玉米穗秃尖长减小了;高、低剂量嘧菌酯分别使玉米增产10.8%、5.5%。这说明嘧菌酯在有效控制玉米病害的同时,能优化玉米作物的形态学指标,通过显著I提高叶片内抗氧化酶系活性并强烈抑制MDA的含量,来增强作物的抗逆性,通过增加叶片内叶绿素含量以及碳、氮代谢关键酶的活性来延长玉米的光合期,改善玉米的穗部性状,最终达到增产增质的效果。关键词:嘧菌酯,玉米,形态学指标,生理学指标,调控机理IIAbstractMaizeisthemostimportantcropinChina,esp

8、eciallyinthefieldof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