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城融合的社旗县城镇化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产城融合的社旗县城镇化发展对策研究

ID:34873110

大小:5.05 MB

页数:69页

时间:2019-03-13

基于产城融合的社旗县城镇化发展对策研究_第1页
基于产城融合的社旗县城镇化发展对策研究_第2页
基于产城融合的社旗县城镇化发展对策研究_第3页
基于产城融合的社旗县城镇化发展对策研究_第4页
基于产城融合的社旗县城镇化发展对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产城融合的社旗县城镇化发展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TU984学号1108330012006学位论文基于产城融合的社旗县城镇化发展对策研究AstudybasedonintegrationofindustriesandcitiesforurbanizationcountermeasuresofSheqi黄炜指导教师姓名荣玥芳副教授北京建筑大学申请学位级别硕士学位类别工学硕士学位专业名称城乡规划学年级建研12级论文答辩时间2015年06月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07月答辩委员会主席张忠国教授论文评阅人桑秋高级工程师曾宇高级规划师北京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

2、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本人或他人为获得北京建筑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愿意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学位论文作者签字:曰期年月5。曰北京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学位论文知识产权的规定,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

3、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属于北京建筑大学,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有权保留论文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纸质版和电子版,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保密学位论文在解密后的使用授权同上。校内导师签名:月知校外导师签名:摘要摘要城镇化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比重高,城镇化发展具有很大潜力,城镇化进程中大量的人口迁移、要素集聚、产业转型、城市扩张将有效地刺激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斯蒂格利茨将我国的城镇化

4、视为21世纪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镇化逐步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据国家相关数据统计,1978年到2013年的35年内,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7.3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升到53.7%,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对于一个拥有13亿之众的人口大国而言,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有近1300万的人口由乡村涌入城镇,如此规模庞大的人口迁移对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1过

5、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目前正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经济社会等方面面临全面转型,能否科学合理地推进城镇化,对我国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动因,产业是城镇化的发展动力,而城市是承载产业发展及居民生活的空间载体。因此,城镇化的良性发展需要产、城两因素的融合与协调,城市能否有效地吸引人口、促进城镇化,取决于其是否具有充沛的发展动力和良好的支撑环境。社旗县位于河南省南部,是中部平原地区一座典型的农业小城市,地势平坦,农业基础良好,但城市发展的经济动力略显不足,城市规模及设施建设

6、水平受到限制,不能很好地承担县域发展核心职能。全国城镇化高速发展的浪潮为社旗县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如何获取城镇化发展的持续动力、如何增强城市的吸引力与竞争力、如何承载城镇化所带来的新增城市人口等问题是社旗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也是河南省乃至中部平原地区诸多同类小城市同样面临的问题。本文以产城融合理念为理论基础,着重探究产城互动对于城镇化的推动作用,问题研究主要针对河南省平原农业区小城市,并结合社旗县发展的实际情况,探讨其城镇化过程中产城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相应对策。关键词:产城融合;城镇化;

7、小城市;社旗县;平原农业区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Z].2014-03-16IAbstractAbstractUrbanizationisoneoftheimportantdrivingforceofChina's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inthenewperiod.China,alargeagriculturalcountrywhichhasahighproportionoftheagriculturalpopulation,hasgreatpo

8、tentialforthedevelopmentofurbanization.Urbanizationwithitslargepopulationmigration,gatheringelements,industrialrestructuring,urbanexpansionwilleffectivelystimulateeconomica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