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ID:34896002

大小:1.75 MB

页数:46页

时间:2019-03-13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_第1页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_第2页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_第3页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_第4页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Doesheterotopicossificationaffecttheoutcomesofcervicaltotaldiscreplacement?Ameta-analysis作者姓名:周昊函领域(方向):外科学(骨科)指导教师:赵建武类别:临床医学硕士答辩日期:2015年5月28日中文摘要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目的:该研究是为了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totaldiscreplacement,CTD

2、R)后,异位骨化(heterotopicossification,HO)的发生是否会对患者的临床结局产生负向的影响;(2)CTDR后,对HO进行研究时,是否应该将患者分为发生HO组和未发生HO组;(3)是否更加合理的分类方法。方法:检索了Medline、EMBASE和CochraneCentralRegisterofControlledTrials(CENTRAL)数据库,检索词为“heterotopicossification”,“totaldiscreplacement*”“arthroplast*”和“artificial”等,利用文献管理软件En

3、dNoteX7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去重复筛选。本系统评价采用JBJS杂志制定的预后研究的质量评级标准,经修改以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主要结局指标为颈痛VAS评分,次要结局指标为上肢痛VAS评分,NDI评分,ROM。颈痛VAS评分,上肢痛VAS评分,NDI评分,ROM均为连续型变量,选择均数差(meandifference,MD,orweightedmeandifference,WMD)或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meandifference,SMD)。原始研究根据HO的McAfee分型标准将患者分组,分组方法有三种。本系统评价将分别在三种分

4、组方法中对结局指标进行分析。此外,研究还进行了亚组分析,分组依据为人工颈椎间盘的类型,即限制型和半限制型。提取的数据包括:第一作者姓名,发表时间,样本数量,男女比例,平均年龄,研究设计,随访时间,颈痛VAS评分,上肢痛VAS评分,NDI评分,ROM,HO分类标准,各程度HO发生率,人工间盘类型。纳入的研究若缺乏有效数据,则通过电子邮件向原作者索要原始数据。得不到原始数据的研究,对数据进行计算及测量。异质性检验方法为222Q检验和I检验两种方法。以I>50%或者Q检验p<0.1表示存在明显异质性。I>50%2或者Q检验P<0.1时,选取随机效应模型,I<5

5、0%且Q检验P>0.1时,选取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的方法包括逐一排除单个研究,改变效应模型,改变合I并效应量,从而判断异质性来源并检验结论的稳定性。通过Begg和Egger检验分析发表偏倚。对样本量、随访时间、发表时间、各程度骨化发生率、人工颈椎间盘类型等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所使用的统计分析软件为stata软件,作图软件为Photoshop软件。结果:检索出原始研究185篇,其中Medline数据库包含82篇,CENTRAL数据库包含5篇,EMBASE数据库包含98篇,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始研究为9篇。9篇原始研究中,有5篇属于前瞻性的队列研究,有

6、4篇属于回顾性的队列研究;2篇原始研究的证据质量等级为I级,6篇证据质量等级为II级,1篇证据质量等级为III级。样本数量最少21,最多158,总共包括了444名患者;随访时间最短研究对象的年龄分布于18岁至80岁之间;6篇使用了非限制型人工颈椎间盘装置,3篇使用了半限制型人工颈椎间盘装置;8篇采用了MCAfee的标准对HO进行分级,1篇采用Mehren标准,经对比,两种分级标准的内容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在第三种分组方法中,高度HO组与轻度HO组相比,颈部疼痛程度显著降低,WMD为-1.08,95%CI为(-2.06,-0.10)。上肢疼痛程度显著降低

7、,WMD为-1.38,95%CI为(-2.46,0.30)。三种分组方法中,两组之间颈椎椎体活动度均存在显著差异。除此之外,其他结局指标未见显著差异。对第一种分组方法中的上肢痛VAS评分的Egger检验结果显示,P=0.045,存在发表偏倚。其余结局指标效应量均未见发表偏倚。在亚组分析针对第一分组方法中的颈痛VAS评分、上肢颈痛VAS评分和NDI评分三项结局指标进行,结果显示非限制型人工颈椎间盘组和半限制型人工颈椎间盘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在敏感性分析中,当两个原始研究分别被排除时,第一分组方法中的上肢痛VAS评分的结论发生改变。其他结局指标结论未见不稳定

8、。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访时间、样本量大小、发表时间、HO发生率、人工颈椎间盘类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