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科学化新注附针灸治疗法

伤寒论科学化新注附针灸治疗法

ID:34902470

大小:860.50 KB

页数:352页

时间:2019-03-13

伤寒论科学化新注附针灸治疗法_第1页
伤寒论科学化新注附针灸治疗法_第2页
伤寒论科学化新注附针灸治疗法_第3页
伤寒论科学化新注附针灸治疗法_第4页
伤寒论科学化新注附针灸治疗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伤寒论科学化新注附针灸治疗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伤寒论科学化新注》(附针灸治疗法)承淡盦本書編述大意一、本书编述立意,以浅显明白为原则,故不嫌词费,反复重叠,逐条分别注释。一、于本文之下,先提其原文纲领,如文章之点明全篇立意然。一、继就原文直译,如从文言文之译成白话文然,为便于明了其意义?免推索之苦耳。一、以直译之词,犹未能畅达原意者,再作补充于后,依句或段而疏释之。一、犹嫌其未能尽意,乃采各大家之注以申明之。一、原文中有错简之疑者,则从理解或前贤改正之意而校正之。一、原文中言证不言苔、脉,或及脉不及苔,及苔不及脉者,则将脉、舌之症状,依平时经验之所见而补出之,虽为续貂,亦便于初学者研读之意云尔。一、病固汤药可

2、愈者,亦可不用汤药而以简捷之针灸法治愈者,因将针灸法补于后,复约略释其取穴之意义,俾读者于仓卒不及配药时择用之。一、本方原方分量煎煮,悉照原文。近代应取之分量,于第一方后涉及之。一、于原方之后,提明本方之主证,俾应用时得有标准可循。辨太陽病脈證并治法上篇一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解曰:外感病初起,病在人身最外一层,曰病在「太阳」。其为病之证象,脉搏见浮。本身之自觉则见头项强痛,身发热而恶寒。故曰:「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条文中虽无发热之提出,但从脉浮上观察,必有发热之证状也。因发热非太阳病之所独有,是以简略而不述也。据吉益南涯氏释曰:

3、「太者,大甚也。阳气盛于表位,谓之『太阳』。脉浮,头项强痛,此其候也。气盛而血窘窒,故致强痛。发出则不项强,不恶寒,发热汗出矣。经过日时,则迄于内。盖表位,气之末也,末气常乏。今气盛甚于其末者,阳气太之状也。因名之曰『太阳』。」程郊倩曰:「按『六经』之设,是从人身划下疆界,辖定病之所在,无容假冒,无容越径。故一经有一经之主脉,一经有一经之主证,稍有假冒,以经核之,可以据此验彼。若有越径,以经覈之,可以从彼执此。即以『太阳』一经而论,脉浮,头顼强痛而恶寒,自是『太阳』之为病,固无与他经事。何以『阳明』亦有『太阳』?『少阳』亦有『太阳』?『三阴』中亦有『太阳』?无非与此

4、条之脉与证有符合处耳。又有『太阳病』竟不能作『太阳病』处治者,亦无非与此条之脉与证有参差处耳。名曰『六经』,其实为『表里府藏』四字各与之地方界限。有地方界限,可以行保甲,此仲景之『六经』也。因地方界限,以之作驿递,此众人之『六经』也。」由此观之,「太阳」二字,是仲景根据《内经》经络领域,证候表现,而定出「伤寒六经」分类。故清季以前注《伤寒论》者近百家,每谓「太阳」为「足太阳膀胱经」之「太阳」,实非无理。第仲景复以病态及病灶之领域所在,结合寒、热、虚、实、表、里,而分立六经辨证,便于审证及治疗上之便利,特别立一系统耳。仲景曰:「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

5、,发于阴也。」凡病之称为阳症者,皆属热,皆属实;病之称为阴症者,皆属寒,皆属虚。即西医称病之属于进行性者,为阳;属于退行性者,为阴。生里机能亢盛者为阳,生理机能减退者为阴是也。《伤寒论》一书,称「太阳」、「少阳」、「阳明」证者,大多为热症、实症,即机能亢进之症是也。称为「太阴」、「少阴」、「厥阴」证者,大多为寒症、虚症,即机能减退之症是也。当身体受病菌或病毒等侵害时,神经系统受到刺激,而后使有机体本身发生一定反应动作来对付。这时体温升高,加速循环,增加体内抗菌机能之作用。通常在发热初期,病人常有寒冷之感觉,甚至发生战栗,这是临床症状上发热初期之一般现象,而古人无此观

6、念,但在实践工作中累积之经验,以脉浮为病邪并着于肌表,皮肤微血管收缩,而头项部比之其他部分血液充盈之度为高,故郁滞所致则为痛为强。头项为身体之最高部分,肌表为身体之最外一层,恶寒为发热初期之征兆,故不论何种病症,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时,皆得以之谓「太阳病」。仲景之所以不立方剂者,以标示「太阳病」之大纲也。如病毒郁滞于肋骨弓下,以致胸脇苦满、口苦、咽干、目眩、而呕等症状,无「太阳」之表证,又无「阳明」之里证,中医称为「半表半里」。故仲景特揭口苦、咽干、目眩、胸脇苦满为提纲,阳气微少于表,因名之曰「少阳」。肠胃内由病邪侵袭,其机体全身反应为不恶寒、反恶热、谵语、腹满、

7、汗自出、不大便等。《内经》上说:「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开即启也,发也,如花发曰花开。凡闭藏于内而发出之曰开。阖为开之对待,闭藏也。《易》曰:「阖户谓之坤。」是指内部的意义。所以吉益南涯氏曰:「明为黎明之明,示阳实也。」体温调节中枢,产生热能,迫发于外,但蒸发、辐射、对流等的发散,不敌内部产热量,因之产热与散热之协调机构失却平衡,即里位极时则实,实于内而向外扩张。故曰:「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肠胃道因寒冷剌激或消化机能不健全以及受化学刺激以致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腹痛等,名之曰「太阴病」。若误与「阳明证」混治,则必胸下结痞。此因内虚,故惟腹壁膨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