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是为了不教之我见

教是为了不教之我见

ID:34919349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14

教是为了不教之我见_第1页
教是为了不教之我见_第2页
教是为了不教之我见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是为了不教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是为了不教之我见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叶圣陶先生针对当时教师普遍认为的课堂教学就是“一讲一听之间的事情”的错误看法,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的著名论断,以矫正“满堂灌”、“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这一论断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依然具有鲜活的意义。现在,有些老师还是无法正确处理好“教”与“不教”的辩证关系:有的教师教育理念还没有完全更新,不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不给学生足够的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有的老师让学生自己活动、提问题,讨论交流,自己却不加有效引导,不予适当评论,学生的学习缺乏方向

2、感。这两种教学模式都有失偏颇,需要纠正的,为此,我们应该重新体悟叶老“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所包含的深刻内涵。  “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中,“教"是前提、手段,“不教”是目的。叶老说得很明白:“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率至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也就是说,所谓“教”,重点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启发、引导,培养能力。所谓“不教”,是在教师的引导训练下,学生拥有自己学习的能力了,能独立探索实践、解决问题。这也就达到了“教”的目的。下面,我以语文教学的实例,谈一谈在实践中如何体现“教”与“不教”的辩证关系

3、,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1、通过预习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叶老在语文教学方法论中指出:“要强调预习,预习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就是说,“预习”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讲课前,应要求要求学生先阅读课文并深入思考。当出现疑难问题时,学生可以先查阅资料或请教于人,以形成自己的初步判断。具体来说,在预习中,第一步是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感知课文的内容;第二步可根据教学内容收集一些谚语,上网查阅作者的资料或地方风俗文化等,通过这些方式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分析信息资料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思考和判断能力。引导学

4、生亲自动手、动口、动脑,主动学习,才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真正内涵。2、通过巧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在今天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强调。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加思考的学习是肤浅的、缺失方向感的。教师在有意识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时,必须留给他们一些思考的空间。仍有其现实意义。例如在讲授郭安凤的《多一些宽容》这篇文章时,我根据这篇文章的难点与重点,设计出有指导性的思考题。(1)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什么是宽容?(3)怎样才能做到宽容?(4)宽容有没有原则?学生通过讨论,对课文围绕中

5、心论点逐层论证的写作特点逐步有了清晰的认识。他们的思维能力在这样的问题探索中得到提高。 3、通过复述故事、朗读和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错,可很少主动发言。被老师点名要求回答时,他们往往很紧张,说话结结巴巴,声音很低。如果学生不敢表达,与人沟通的能力较差,那不但会影响其今后的发展,也是教育的失败。语文教育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之终生受用。为此,对一些小说类型的课文,我着重让那些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来朗读或复述故事的内容;在组织课堂讨论时,也更多地叫他们来回答问题。通过这样重点的训练,这些学生逐渐敢于开

6、口,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回答问题也流畅响亮起来。 4、通过比较教学,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中庸》里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叶老的语文教学理论,实际上也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教学思想。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审问之”而“明辨之”,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孔乙己》和《范进中举》两篇小说都描绘了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在教学中,我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 “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找出这两个文学形象性格上的异同点。学生的讨论很热烈,总结也很有见地,认为两人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受害

7、者,不同点是孔乙己麻木迂腐的性格之外寓有清高傲气,偷窃懒惰的恶习之外不乏善良正直;范进则显得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通过这样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指导的教学活动,不仅每个学生的见解都得以阐发,而且在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基础上,达到了“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的预期目的,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5、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创造性的实验活动,以探索、发现真知。这不但能调动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全方位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教《死海不死》这篇课文时,对人掉到海里沉不下去的道理,我以

8、前是用道具演示给学生看,通过道具给他们讲解其中的科学道理。后来我改变了方法。学课文前,先给学生布置作业,让他们做一个实验。要求他们准备一个玻璃杯子,一只生鸡蛋,一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