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河湖底泥就地处理技术及氮磷去除效果研究

污染河湖底泥就地处理技术及氮磷去除效果研究

ID:34923169

大小:2.29 MB

页数:49页

时间:2019-03-14

污染河湖底泥就地处理技术及氮磷去除效果研究_第1页
污染河湖底泥就地处理技术及氮磷去除效果研究_第2页
污染河湖底泥就地处理技术及氮磷去除效果研究_第3页
污染河湖底泥就地处理技术及氮磷去除效果研究_第4页
污染河湖底泥就地处理技术及氮磷去除效果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污染河湖底泥就地处理技术及氮磷去除效果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y'?“,/vn/厂•1-iv,“..::.•iv"X•••丨I•,V-ut#•;r^:*II'^'4^Ay

2、til.vL.;:為^^llofl,、fse.i-ll^IJ^A;:V感舒染•术為»vv_lmeit>.、.效.^rfrNmo,"‘::青、:J,,,.r國1•零浓^K.�令V竭)義叫•:.•i乎議(iidI,��

3、.��.IS••VT‘•..•王天」^>7r/v1:」、,.;,樣-.汰•/、;/.:':「:••..•;..4^、議辨:,-•:•〒。“_'#科调吧!_$•副与徹赞考么__vl_学学程士”i.L、.年—擎MJ£mI嘗:彡v.々、;齊it『.、范、•細‘::...r轉、广;」洮师.^0.奶£.:4_x:•丨厂.月染;�.5,,•:"f摩.4f’,,.U";1v導崎爾,i零:.,r“:、>r、。:细-/1学校代码:10200研究生学号:2012102297分类号:X32密级:无硕士学位论文污染河湖底泥就地处理技术及氮

4、磷去除效果研究On-siteTreatmentofSedimentfromPollutedRiverandLakeanditsRemovalabilityofNitrogenandPhosphorus作者:王天驰指导教师:何春光副教授一级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环境科学研究方向:生态工程学位类型:学术硕士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2015年5月I独创声明1.^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据我所知,除丁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5、研究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RWj:>T(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6、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I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米用影印、缩

7、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工作单位:电话:通讯地址:邮编:

8、摘要污染河湖的底泥构成了水体的内源污染,不合理的处理会带来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河湖水体污染情况也日渐严重,而受污染河湖的底泥自净能力差,污染物组成复杂,难以处理,成为各地政府管理部门较为关注的问题。底泥的生态修复是未来研究的热点,也普遍被认为是解决底泥污染问题的方法。但其相对传统处理方法见效缓慢。本研究将底泥就地处理系统与河湖疏浚相结合,将疏浚后的底泥在疏浚地附近以生态护坡、护岸的形式进行处理,在保证传统疏浚技术处理见效快的特点的同时,也能实现被疏浚底泥的无害化和资源化。为研发一

9、种经济有效的底泥就地处理技术,本研究在第二松花江重要支流伊通河长春市区段河岸带的的进行底泥就地处理系统的布设,以河柳(SalixmatsudanaKoidz)作为修复植物材料,选择炉灰渣作为改善底泥性状材料按不同比例与底泥进行混合,探讨了不同配比不同时间对植物生长以及底泥理化性质的影响,分析了就地处理的技术优势及对氮、磷的去除效果,结论如下:(1)根据河柳生长情况的数据分析结果发现,掺杂了炉灰渣的底泥,其柳树的根、茎、叶各部分重量都有显著的上升,且与添加炉灰渣的掺杂比例成一定正线性相关。10月份时,炉灰渣与底泥体积比例

10、3比1的处理组植物根的平均鲜重为每株12.00g,茎的平均鲜重为每株56.20g,叶的平均鲜重为每株19.18g,相较于不添加炉灰渣的处理组其根、茎、叶的鲜重分别增加了363.32%、950.47%、230.12%。由此可见底泥中掺杂炉灰渣可以有效的提高植物的生产力,且随着炉灰渣掺杂比例的提高植物生产力也提高。(2)氮、磷元素在植物体内的总累积量在不同处理组中差异不大,但在植物体内不同部分间差异显著。氮元素在茎中累积量最大,可以占到全株氮元素含量的90%左右,不同处理组茎含氮量的比重差异不大,而磷元素则是叶中含量相对丰

11、富。考虑到河柳每年树叶枯落,所以叶中所含元素会随着枯落物再次进入底泥中。植物修复对底泥中氮元素去除效果较好,磷元素植物吸收量相对较小。(3)植物生长期结束,各处理组中河柳吸收的氮元素量分别为56.07g、III49.02g、51.50g、54.40g,吸收的磷元素量分别为3.76g、1.22g、7.74g、4.80g。植物吸收的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