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离子传输与富集的空间串联离子阱质谱仪器研究与开发

选择性离子传输与富集的空间串联离子阱质谱仪器研究与开发

ID:34931864

大小:8.06 MB

页数:124页

时间:2019-03-14

选择性离子传输与富集的空间串联离子阱质谱仪器研究与开发_第1页
选择性离子传输与富集的空间串联离子阱质谱仪器研究与开发_第2页
选择性离子传输与富集的空间串联离子阱质谱仪器研究与开发_第3页
选择性离子传输与富集的空间串联离子阱质谱仪器研究与开发_第4页
选择性离子传输与富集的空间串联离子阱质谱仪器研究与开发_第5页
资源描述:

《选择性离子传输与富集的空间串联离子阱质谱仪器研究与开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选择性离子传输与富集的空间串联离子阱质谱仪器研究与开发王玉琢2015年6月中图分类号:TH843UDC分类号:543选择性离子传输与富集的空间串联离子阱质谱仪器研究与开发作者姓名王玉琢学院名称生命学院指导教师邓玉林教授徐伟教授答辩委员会主席范明研究员申请学位工学博士学科专业生物医学工程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论文答辩日期2015年6月ResearchandDevelopmentofTandemIonTrapinSpaceMassSpectrometryInstrumentwithMassSelectiveIonT

2、ransferandAccumulationCandidateName:WangYuzhuoSchoolorDepartment:SchoolofLifeScienceFacultyMentor:Prof.DengYulinandProf.XuWeiChair,ThesisCommittee:Prof.FanMingDegreeApplied:DoctorofPhilosophyMajor:BiomedicalEngineeringDegreeby:BeijingInstituteofTechnologyTheD

3、ateofDefence:June,2015研究成果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我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获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文中除特别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学位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北京理工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合作者对此研究工作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学位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特此申明。签名:日期: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科学技术的进步推进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究,质谱方法是测量微观粒子的重要手段之一

4、。随着质谱仪器设备的不断革新,它的高灵敏、高分辨、快速分析等优势逐步显著,当前已经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生命科学、反恐、核科学、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但面对大规模、复杂样品分析时,质谱仪器的分析能力显得力不从心。为了减缓质谱分析的压力,质谱仪器与其它样品纯化、分离仪器联用被广泛采纳,如GC/MS、LC/MS、CE/MS等。即便如此,质谱仪器的分析性能仍不能满足应用需求。为了进一步提高质谱仪器的分析速度,解决单一质量分析系统无法胜任的工作,多质量分析器的联用技术应运而生。本文针对蛋白组学、单细胞代谢组学等领域中

5、低丰度目标检出率低、重复性差等问题,研究了四极离子阱质谱仪器开发的关键技术,开发了具有选择性离子传输与富集功能的空间串联离子阱质谱仪器。具体包括如下内容:第一、研究了离子阱中离子的非线性运动特性。对造成离子非线性运动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高阶场(电场的不完美)和空间电荷效应引起的离子非线性运动模型。采用谐波平衡法求解离子的非线性运动方程,定性了高阶场和空间电荷效应对离子非线性运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单侧离子激发技术方案,仿真实验表明这套方案可以实现超过~90%的选择性离子弹射效率。这项技术有望提高仪

6、器灵敏度,提高选择性离子传输效率。第二、开发了一套离子阱软件仿真平台。结合离子阱的理论模型和仿真应用需求,研究了仿真平台的整体框架和控制流程。开发了电场仿真、离子轨迹仿真、可靠性模型和控制与分析等核心模块。通过仿真实验与实际问题的比较,有力地支持了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并采用仿真平台计算了三种线性离子阱(双曲电极、圆杆电极和矩形电极)的内部电场,剖析了离子阱电极加工和装配精度对离子阱质量分析器性能的影响。其成果对新型离子阱质量分析器的设计、加工和装配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第三、开发了一台离子阱质谱原理样机。它具有三

7、级真空腔体,同时支持2路射频信号、2路交流信号、20路直流信号、16路关耦开关的时序控制。并充分考虑到了今后的实验需求,建立了完善的可拓展接口,支持后续的二次开发。目前这台原理样机能够支持多种类型的单一离子阱质量分析器和多个离子阱的串并联质量分系统的测试工作。在单一离子阱质量分析的测试工作,圆杆电极离子阱的质量分辨(FWHM)I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可达到~5000,一方面表现出了该圆杆电极离子阱具有较好的制造工艺,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原理样机整体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第四、研究了空间串联离子阱质谱仪器的关

8、键技术,设计了三套空间串联离子阱技术方案,完成了其中两套技术方案的硬件实验验证。(1)3D离子阱(CIT)与矩形线性离子阱(RIT)串联技术方案:此方案能够充分发挥CIT较高的离子弹射效率,RIT较强的离子囚禁能力和较大离子存储容量。软件仿真结果表明了CIT与RIT串联技术方案中RIT电极的偏置电压、缓冲气和进样口位置对整套技术方案的性能有较大影响,在优化相应技术参数后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