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华民国史稿

(台湾)中华民国史稿

ID:34937237

大小:8.36 MB

页数:610页

时间:2019-03-14

(台湾)中华民国史稿_第1页
(台湾)中华民国史稿_第2页
(台湾)中华民国史稿_第3页
(台湾)中华民国史稿_第4页
(台湾)中华民国史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台湾)中华民国史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华民国史稿修订版张玉法著本书涵盖史事从1912年民国建立,到1990年代的台湾情势。全书以政治、外交、军事史为主,社会、经济、以及文化、思想史为副,除导论外,共分十章,依时间先后顺序,论述中华民国的开国、由分裂走向统一、体制认同与政治权力之争、日军侵华与八年抗战、抗日阵营的整合与分裂、从共同抗日到分别抗日、国家走向大分裂、中华民国守住最后一片土、走上与中国大陆竞立之路等问题。最近两百年中国史总序我不治史学,但自有记忆以来,身历八十余年不断的内乱外侮(如民国革命时在广州的战乱,民初小学时期中之欧战及北京大学引起五四运动,广东逐桂系之战争,1920年代的直奉战争,国民革命军之北伐战争,国民政府

2、成立后之中原大战、剿共战争、九一八日占东北,接着是1932年之上海大战、热河华北事件,继而有卢沟桥抗战;1940年代虽有抗战胜利,而国共之战又兴,终致国民政府溃败迁台,形成目前两岸对峙情形)。我虽从未有政治性的活动,但自然而然的养成强烈的国家民族观念。1983年冬,我任职中央研究院。一日在与近代史研究所同仁会谈中,提出希望同仁中,有人有兴趣考虑从事一部叙事客观、分析深入的「中国近代史」之编著工作。我解释这项工作的意义,和我的企望如下:所谓「中国近代史」的「近代」年代问题,数十年来我们大都接受1920年代末蒋廷黻氏在南开大学首次讲授「中国近代史」的断代观点,指「近代」始自1840年代鸦片战争。

3、蒋氏以来(至1980年时),中国近代史在台已有十余种不同版本,大都始自鸦片战争而止于民国肇造,亦有叙至抗日战争前夕的。我这里所指的时期,乃自鸦片战争甚至应提前到乾隆五十八年(1793),拒绝英国特使马戛尔尼提出的要求,至目前(1990年)为止的两百年。这段时期中,我国由几乎与外隔绝的情形而开放,外强的侵入,我国的「自强」运动,中日甲午之战,民国之建立,军阀之割据,国民政府之成立,中共的兴起,日本在东北及华北之侵略,抗日战争,国共战争,国民政府之迁台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至目前两岸对峙之情形。这是一个有数亿人口、五千余年历史文化的国家:在短短的一百数十年间,尤其是在最近六、七十年间,所作的

4、「脱胎换骨」的变化——在政治、社会思想、观念、体制、生活水平、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学术、艺术……方面的改变。这些改变不纯是我国由文化接触交流而自然的改变,而多是由列强的经济、政治之侵略,强加我国而改的;这些改变的「基本性」和「剧烈性」,几乎使我国为列强所瓜分,幸而有列国间的竞争,救了我们。这样的一部客观而深入的「中国近代史」,目前还未出现。国人的著作中,最大的问题,是国共两方的偏颇观点。目前大陆五十岁以下的人,对我国近六、七十年的历史的知识和了解,显然是不尽客观的。台湾在国民政府治下,则有另一偏颇。一是台湾受日本管辖五十载,无疑产生极深的影响。例如目前六、七十岁以上的人,其基础教育是日本的,

5、他们对中国历史文化没有认同感,亦是自然的事。国民政府迁台之初,因曾挫败于中共,对中共有过度的恐惧和敌视仇恨,更由此而对台独过度敏感,从而引致某些不幸的愚昧的政策或措施。政府在全力着重经济发展政策之下,在教育方面忽略了了解台湾因日据所留下的影响;忽略了增强人民对祖国文化传统的欣赏认同。近年来「本土化」观点的提倡,是脱离我国文化意识的示标。一个民族,语言文字生活风俗,连妈祖都来自大陆,但因政治而坚持否定其本身的文化渊源,是可悲的事。在中研院近史所与同仁的会谈中,我希望能有一部「中国近代史」(近两百年中国史),一部国人皆可读的、客观信实而分析深入的书,使国人皆知我国民族历史文化之发展,尤其近百数十

6、年的迅速变迁之因果,希望这有助于我中华民族对自己有较深的认识。1991年双十节,我将上述构想在《民生报》写了一篇短文,颇获得一些赞同。翌年我向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董事会申请一些补助,聘请历史学者刘广京氏(在美)、张玉法氏及陈永发氏(中研院近史所)三人主持此计划,并聘何炳棣、余英时、黄仁宇先生为顾问。1997年,三位作者分别成稿三册,总名为:《最近两百年中国史》,内分:上册,晚清篇,刘广京著;中册,民国篇(另名《中华民国史稿》),张玉法著;下册,中共篇(另名《中国共产革命七十年》),陈永发著。三册各单行出版。三篇各约六十万言,皆尽客观,不具党见偏颇,然三篇约共二百万言,具学术严肃性,或不易卒读。

7、故我与刘、张、陈三位著者商请合著普及本,以十余万言为度,使凡我国民皆易览阅。刘、张、陈三位各以五、六年时间精力,成此「划」时代大著,有助于我国民族的自检,助我个人达成数十年的企望,兹谨以此序为刘、张、陈三氏贺并致谢意。吴大猷谨识民国八十七年四月刘序这一套丛书分起来是三部专书,合起来却是一部互相连贯的中国近、现代史,涵盖十八世纪末的乾、嘉之际,一直到最近几年。这一套丛书所以要从乾、嘉之际说起,是因为中国近、现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