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氮菌的筛选及在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养殖中的应用

脱氮菌的筛选及在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养殖中的应用

ID:34964378

大小:2.15 MB

页数:62页

时间:2019-03-15

脱氮菌的筛选及在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养殖中的应用_第1页
脱氮菌的筛选及在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养殖中的应用_第2页
脱氮菌的筛选及在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养殖中的应用_第3页
脱氮菌的筛选及在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养殖中的应用_第4页
脱氮菌的筛选及在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养殖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脱氮菌的筛选及在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养殖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校代码:10264研究生学号:M120150341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脱氮菌的筛选及在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题目:养殖中的应用TheSelectionandapplicationofdenitrifyingbacteriainLitopenaeus英文题目:vannameibiologicalflocculesbreeding专业:渔业研究方向:海洋微生物姓名:王磊指导教师:黄倢研究员二O一五年五月二十八日上海海洋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我恪守学术道德,崇尚严谨学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

2、已经明确注明和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及成果的内容。论文为本人亲自撰写,我对所写的内容负责,并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上海海洋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上海海洋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版权书。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学

3、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人员名单姓名工作单位职称是否硕士导师备注相建海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是主席孙黎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是委员战文斌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是委员张士璀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是委员张晓华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是委员李晨黄海水产研究所工程师否秘书2015年6月4日上午答辩日期答辩地点黄海所1号楼3楼会议室9:00脱氮菌的筛选及在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养殖中的应用摘要随着水产养殖业的高速发展,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对虾的水产养殖中往往采用高密度工厂化养殖方式。然而高密度工厂化的养殖模式伴随着很多问题,残饵、有

4、机质以及有毒无机氮的积累造成养殖水体的污染,养殖动物经常得病死亡。生物絮团技术是通过向养殖水体添加有益微生物的方式,使其与水体中的有机质、原生动物、藻类等经生物絮凝作用结合形成絮状物。这些有益微生物既可以利用养殖动物的代谢产物和残余饵料,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又可以被养殖动物所摄食,提高饵料系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脱氮菌的筛选鉴定以及其去除无机氮能力的检测从养殖水体和虾肠中筛选分离出几株具有脱氮效果的菌株,通过脱氮对比实验筛选出两株脱氮能力较好的细菌,分别命名为20131023A05和20131023XS-1-3,经过16SrDNA测序分析,201310

5、23A05属于假交替单胞菌属,20131023XS-1-3属于溶藻弧菌。在实验室条件下初步探讨细菌的生长情况、脱氮能力大小。研究结果显示:这两株菌主要具有去除氨态氮的能力,而对亚硝酸氮的去除不明显,在28°C、pH7.2,摇床转速150r/min时细菌20131023A05的对无机氮的去除能力达到49.9%,20131023XS-1-3对无机氮的去除能力达到41%。试验结果表明这两株菌具有高效的去除无机氮的能力,所以应用这两株菌在对虾生物絮团养殖中。2、两株脱氮菌在凡纳滨对虾生物絮团养殖中的应用单独将假交替单胞菌和溶藻弧菌以及两种细菌等量混合加入到养殖凡纳

6、滨对虾的水体中,通过添加赤砂糖提供有机碳源并充分通气,生成生物絮团,并设置空白组等几个对照组,结果表明将这两株菌添加到养殖水体中,通过添加碳源以生物絮团模式养殖,可以有效降低养殖水体中氨氮含量,减少养殖水体中氨氮的污染。再以这两株菌为主形成的生物絮团养殖系统中,能够提高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3、对副溶血弧菌具有拮抗作用细菌的筛选通过分离凡纳滨对虾养殖水体及凡纳滨对虾体内细菌,进行分离筛选出对实验室保存的副溶血弧菌20130629002S01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通过安全性养殖实验,证明菌株对养殖对虾没有致病性以及致死作用,通过滤纸片法进行验证菌株对副溶血弧菌具

7、有拮抗作用,随着副溶血弧菌浓度的降低,抑菌圈的大小逐渐增大,筛选出来的五株菌中,菌株201310232-102的抑菌圈直径最大,抑菌效果最好,平3板上副溶血弧菌达到时抑菌圈直径大小为1.57×10CFU/cm时抑菌圈直径为14.34±0.048mm,六株菌中,抑菌圈直径最小的是菌株20110727001-9。通过向对虾养殖水体中添加一定浓度的实验菌株,向日本对虾体内注射副溶血弧菌,与空白组进行对照验证添加的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对虾对副溶血弧菌的作用效果,实验中空白组日本对虾成活率最低,各个加菌组日本对虾存活率都高于空白组,说明菌的添加提高了日本对虾的成活率,

8、其中20131023A05、201310232-102两组的成活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