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李陵》看中岛敦的个人、国家意识

从《李陵》看中岛敦的个人、国家意识

ID:34993912

大小:1.60 MB

页数:45页

时间:2019-03-15

从《李陵》看中岛敦的个人、国家意识_第1页
从《李陵》看中岛敦的个人、国家意识_第2页
从《李陵》看中岛敦的个人、国家意识_第3页
从《李陵》看中岛敦的个人、国家意识_第4页
从《李陵》看中岛敦的个人、国家意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李陵》看中岛敦的个人、国家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文摘要从《李陵》看中岛敦的个人、国家意识中岛敦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如流星般闪耀过特异的光芒,却遗憾地转瞬即逝。生于1909年的中岛敦,虽然英年早逝,然而在他33年的短暂生涯中,却留下了很多令世人回味良久的名篇佳作,如《山月记》《名人传》《弟子》《牛人》《光风梦》《李陵》等等。中岛敦成长在儒学家庭,自幼深谙中国古典文学,又精通英文,广泛涉猎西方文学、哲学,因此,中岛敦的作品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学底蕴,也潜藏着他本人对于这个世界的深刻思考。本文通过对中岛敦晚年遗作《李陵》的考察,来探究其中蕴含着的作者的个人与国家意识。《李陵》的创作是中岛敦

2、在病榻上完成的,并于中岛敦逝世半年之后发表在《文学界》上。这篇取材于中国历史的小说,谱写了汉武帝时期的李陵、司马迁、苏武三位历史人物的悲壮命运之歌,笔触苍劲有力,还原了汉文学的笔调特色,又在人物的塑造中,不动声色地注入了中岛敦的思想色彩。尤其是在主人公李陵和司马迁身上,这两位人物在面对个人与国家的冲突之时,虽然展现出了不同的内心世界,但是他们追求自我、拒绝放弃个人的精神内涵却是一致的。本文以李陵和司马迁所面对的个人与国家的冲突为突破口,从故事中的历史和创作时的现实两大视角,来分析这一冲突的深层原因,并且结合作家的个人经历和文本解读,

3、探讨《李陵》中表现出的中岛敦的个人、国家意识。第一章中具体论述了李陵和司马迁所面临的个人与国家的冲突。李陵本是汉朝的一员大将,血气方刚,爱国情深,不甘于汉武帝任命的辎重一职,主动请缨率领五千步兵深入漠北抗击匈奴,在经历了几番苦战之后,最终兵败被俘,而自己的家人也因此被赶尽杀绝。李陵深受单于器重,也逐渐适应了在漠北的生活,他渴望能追随自己感性的召唤,却始终无法彻底割舍祖国,在遇到了放弃个人,坚守忠诚的苏武之后,这种徘徊则演变成了对自我的怀疑。另一方面,司马迁却不顾汉武帝的震怒和群臣的盲从,公然为李陵的投降辩护,结果遭受宫刑。他不仅不畏

4、王权,在文学创作上,他也坚持“述而不作”的创作理念,忠于史实,而不追随世俗道义的评判。可以说,司马迁是坚定的个人主义者。第二章从故事发生时和故事创作时这两大视角来解析作品中个人与国家冲突的由来。追溯至故事发生的年代,便可发现我国自古以来的君臣之道,强调臣子忠君,这在不经意间影响着人们对于臣子的道德判断,特别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倡导的君权神授,天人合一思想极大地强化了君主的权力。由此看来,李陵和司马迁的悲剧,皆是因违背了“忠君”思想而起。《李陵》创作于1942年,正是日本军国主义猖獗之时,日本此时已深陷对外侵略战争的泥潭。政府一味地宣

5、传战争,日本整个国家都已成为一部战争机器,国民更是被卷入效忠天皇,投身战斗的社会大环境中,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个人已经在客观上被舍弃了。而日本的文坛,也被战争文学、国策文学所笼罩,文学俨然成了服务国家的武器。政府对于与国家政策背道而驰的作品和作家严加管控,在文人们无法言所欲言的时代,像司马迁这样的人物可以说是中岛敦理想化的文人形象。第三章结合中岛敦的经历和文本解读,力图发掘其个人、国家意识。中岛I敦自幼经历多次转学和搬迁,从11岁到17岁的时光都是在日本的殖民地朝鲜度过,还多次游历中国,他还曾远渡南洋,为日本殖民控制下的岛民编写日语教

6、材。这些经历,让他对国家这一集体的概念逐渐淡薄,形成了世界主义倾向,因而更为关切贫苦的殖民地人民。他的有关殖民地的作品中充满着人文关怀而非统治者的傲慢。这一点在《李陵》中也有所体现,李陵关于对本国文化的反思和对异国文化的积极理解,正是中岛敦在李陵身上寄托的世界主义思想。而中岛敦的文学世界也是与当时的日本国策绝缘的。他曾在随笔中谈及自己对文学和战争的理解,并表示文学的功用是在防止对思考的回避性的。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可以理解为,文学是要唤醒个人的思想的,而不能用来统一、麻痹思想。纵观中岛敦的文学作品,即可发现,中岛敦关注的是每一个自我

7、追求的个体。在《李陵》中,中岛敦描绘了深陷于个人与国家冲突中,犹豫不决、痛苦不堪的李陵,也塑造了坚定不渝追求自我的个人主义者司马迁。对于中岛敦而言,国家这一概念是无法与个人相抗衡的,然而当面对现实中国家权力的重压时,每一个敢于追求自我的个体都是可歌可泣的。关键词:中岛敦;李陵;司马迁;个人;国家II論文要旨『李陵』から見た中島敦の個人・国家意識中島敦(1909-1942)は昭和十年代の日本文壇において、流れ星のように希有な光をはなち、燃えて消えた文学者である。わずか33年の生きている間に創作した小説はそれほど多くはないが、中島敦の独

8、自な香気を醸している。幼年時代から漢文学に親しんでいる中島敦は、中国古典文学から取材した作品を何篇も残っている。『李陵』はその中の最高傑作と言える。本論では、まずテクスト分析を通して『李陵』の主人公李陵と司馬遷における国家に対する個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