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训练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训练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ID:35025170

大小:9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16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训练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_第1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训练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_第2页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训练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训练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二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隋代以前地方长官可以自选僚属组成行政机构,但隋代以后“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由此可见,隋代(  )。A.实行了科举制度B.加强了君主专制C.加强了中央集权D.三省六部制约皇权2.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因心怯,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A.中书

2、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3.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可见,宋太宗确实有意要削掉宰相的A.人事权与司法权B.人事权与兵权C.司法权与财权D.兵权与财权4.史学家钱穆指出“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下列文献史料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A.三代用人,世族之

3、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5.“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符合材料所述特点的是(  )。A.郡县制B.三省六部制C.行省制D.三司制6.北宋入传官员(指正传和《循吏传》)统计前期中期后期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北方278人84.5%274人63.9%121人40.3%南方51人15.5%155人36.1%179人59.7%

4、——据程民生《中国北方经济史》整理A.南方人口数量开始超过北方B.南北方官员选拔标准不同C.南北方文化差异逐渐消失D.文化重心随经济重心变化而变化7.唐朝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三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官差一人权检校市事。……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诸行以滥物交易者,没官……”这主要反映A.政府禁止商业活动B.政府重视管理商业活动C.政府鼓励商业活动D.政府竭力限制商业活动8.对下列两幅图片(图1、图2)信息理解正确的是①宋代商业活动已重视广告效应 ②雕版印

5、刷技术依然在使用③娱乐活动体现商业化色彩 ④绘画描写市井生活,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9.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某一哲学家的学说取名“知行”。后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改名为陶行知。据此判断,其推崇的哲学家是A.程颐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3-/310.某老师在一堂历史课上强调:宋人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话,就内容而言反映了宋代学者的远大抱负。请问老师判断的

6、依据主要是A.为天地立心,说明宋代学者以人为主体解释天理B.为生民立命,说明宋代市民崛起,受到政府重视C.为往圣继绝学,说明宋代印刷术发达,书籍流通D.为万世开太平,说明加强集权后,社会和谐太平11.《大国崛起的奥秘——国家管控》指出:“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B.未能推进中国

7、社会根本性的变革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12.欧阳修的《盘车图》说:“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A.山水画,重视写实B.花鸟画,浓墨重彩C.文人画,重视写意D.人物画,形神俱备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13.材料一到无欲,非圣人不能也。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8、”问:“饥食渴饮,冬裘夏葛,何以谓之天职?”曰:“这是天教我如此。饥便食,渴便饮,只得顺他。穷口腹之欲便不是。”《朱子语类》材料二 明年(隆兴六年)夏,大旱,(朱熹)上疏言:“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十五年奏:“愿陛下自今以往,一念之顷必谨而察之:此为天理耶,人欲耶?果天理也,则敬以充之,而不使其少有壅阏;果人欲也,则敬以克之,而不使其少有凝滞。”—《宋史·朱熹传》材料三 今之治人者,视古贤圣体民之情,遂民之欲,多出于鄙细隐曲,不措诸意,不足为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