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衔接重要知识点总结(物理)

初高衔接重要知识点总结(物理)

ID:35039171

大小:162.8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16

初高衔接重要知识点总结(物理)_第1页
初高衔接重要知识点总结(物理)_第2页
初高衔接重要知识点总结(物理)_第3页
初高衔接重要知识点总结(物理)_第4页
初高衔接重要知识点总结(物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高衔接重要知识点总结(物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高衔接重要知识点总结(物理)爱智康高考研究中心梁诚老师专题一、初高中物理研究对象及方法的比较初中高中研究对象具体的个体标量、一维空间(初中速度即速率)抽象的一般规律矢量、二维空间(力、速度等可非共线)研究方法观察模仿类比思辨常见方法观察与实验法物理模型法猜想与控制变量法类比方法数学图像法整体与隔离法转换法动态思维法极限分析法构建模型法…【例1】(初中)猎人用弓箭水平射击同一高度的树上的猴子,正当这个时候猴子发现了猎人,在弓箭射出的瞬间,它从树上跳下,但猴子在空中却被弓箭射中了,为什么?(提示:用参照物思考)(高中)A小

2、球离地面高为H,以速度v水平抛出,此时与A处于同一高度的小球B点自由落体。(不考虑空气阻力)(1)若两小球间水平距离很远,求A小球落地时的水平射程X0(2)若小球抛出点间距小于X0,求两小球是否会在空中相撞10/10(1)若小球抛出点间的距离很大(>>X0)两小球每次落地后都会反弹,每次反弹时竖直方向上的速度大小都不变(方向改变),求两小球最终是否会在空中相撞?(2)若已知两小球间水平间距为S,且2X0>S>X0,B小球改为以速度v2从地面竖直上抛,若碰撞发生在B上升阶段,求v2的取值范围;若发生在B下降的阶段,v2的取

3、值范围又是什么从以上两题我们可以看出初高中物理研究问题的异同:①初中物理根据已发生的事件或过程探讨结论和规律——由“物”到“理”。高中物理更加抽象,根据已知原理,判断运动过程,由“理”到“物”。②初中物理一般倾向于定性分析得出结果;高中物理较严谨,需定量分析判断(可能会有分情况讨论)③初中物理研究一般为单对象、单过程、平衡态;高中物理研究一般为单对象或多对象,单过程或多过程,平衡态或非平衡态。④高中物理与数学结合的更加紧密。对数学思维要求要高;但注意,每一种用数学思维解决的题,都对应着一种简单解法,这种简单解法就是利用物

4、理规律,跳过数学,直接判断状态、过程,得出关系计算结果。这就是高中物理的——物理思维。初高中物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异同:10/10①平衡态和非平衡态下公式定理的适用性不同,所以,一味的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公式在高中物理中是行不通的。解题时,要注意分析运动,根据状态和过程寻找因果关系。②高中课业压力重,老师没有时间带领学生总结模型和知识点!注意自己总结知识点和解题思路,培养各种状态、各种过程的解题思路,培养物理思维。注意:题海战术对培养解题思维和物理思维无用!!学习内容的比较:初中高中知识框架1.机械运动:重点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

5、。2.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二力平衡条件,同一直线二力合成,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3.密度4.压强,包括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5.浮力6.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功、功率。7.光: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凸透镜成像规律8.热学:包括温度、内能1.力学:主要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重点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比如说我们要研究游乐场中的“翻滚过山车”是什么原理。再如,我们要研究要用多大速度把一个物体抛出地球去,能成为一颗人造卫星?2.热学:主要研究分子动理论和气体的热学性质。3.电学:主要研究电场、电路

6、、磁场和电磁感应。重点学习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和电磁感应定律。初中电学假定电源两极电压是不变的;高中电学认为电源电极电压是变化的。这说明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内容加深加宽,由定性分析变为更多的定量分析,10/101.电路的串联并联、电能、电功2.磁场、磁场中的力、感应电流3.能量和能学习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1.光学:主要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本性。2.原子物理:主要研究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与变化。高一上学期:必修1(人教版)(教科版)必修1所含内容远远多于初中物理所学全部内容,请注意,高一时不要

7、放松学习!专题二、描述机械运动的物理量初中知识要点回顾1.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并事先假定这个物体是不动的.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改变了,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2.机械运动10/10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运动与否的判断与参照物的选取有关。对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的运动的描述可能是不同的。为描述简单.通常取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8、。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4.速度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计算公式:v=s/t其中:,表示路程,单位:米(m);t表示时间.单位: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