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重文”与“轻武”-毕业论文

北宋的“重文”与“轻武”-毕业论文

ID:35042023

大小:3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16

北宋的“重文”与“轻武”-毕业论文_第1页
北宋的“重文”与“轻武”-毕业论文_第2页
北宋的“重文”与“轻武”-毕业论文_第3页
北宋的“重文”与“轻武”-毕业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北宋的“重文”与“轻武”-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北宋的“重文”与“轻武”南宋学者吕祖谦这样论南宋:“以礼逊节义,成就风俗,远过前代;然文治可观,而武绩未振。”而“文治可观,武绩未振”的评价似乎也能够用于北宋,北宋给人的印象除了繁荣的经济与文化外,还有就是其“重文”的政治特色了。本文就将由北宋的“重文”入手,讨论“重文”与“轻武”的关系。一、意料之中的“重文轻武”“重文轻武”是对北宋“兴文教,抑武事”这一国家文教政策目的与结果的概括,而北宋“重文轻武”现象的出现实为“意料之中”。北宋之前是五代十国时期,在那个时期,武将得宠而骄,形成了军阀跋扈、君弱臣强的局面,藩镇强横,

2、地方势力强大,皇帝的诏令不仅得不到很好的执行,往往还会受到地方势力的抵制。就在北宋建国之初,五代所遗留下来的武风也依旧比较盛行,军事将领也常常有僭越的行为,而且当时“沿袭五代的惯例,带有王爵和宰相有几十人之多。他们佣兵自重,形同土皇帝。”《细说大宋》李鹏主编中国华侨出版社第23页宋太祖感觉到其中潜在的危险,加之想到自己是以“黄袍加身”这一方式获取的政权,愈感不安,于是,他一方面不断削弱各地节度使的力量,不仅解除其对禁军的控制权,一方面更是抓住一切机会用文臣代替武将。通过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这位机警的新皇帝让有可能

3、动摇皇位的“黄袍加身”不会在自己的朝代发生。而这仅仅是开端,为了进一步削弱武将,防止出现割据,巩固统治,宋太祖重视文人,听从大臣文彦博的建议:国家诸般举措“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非与百姓共治天下也”。太祖更是在太庙立誓:“不得杀士大夫及言事官。”在统治阶级“崇文尊儒”的导向下,形成的一套政治制度与选官制度也促使“重文”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作为选官的最重要的渠道,北宋的科举制度更为平等与开放,但我们注意到,“当时,取士分为三科:一是贤良方正,敢于进谏;二是经书优深,可为师法;三是详娴吏治,达于教化。”《细说大宋》李鹏主编中国华

4、侨出版社第27页十分明显的是,三科中并没有一项是利于“武官”大施所长的。北宋的政治制度已经具备一种三权分立的雏形,君权、相权与台鉴分立,三者各自的立法、行政、监察三权彼此制约。这样一套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也着实使北宋的社会得到了有效的治理,而各个官职的担任着基本上是文官。此时,北宋士大夫阶层的崛起,民众地位的逐渐提升等等社会发展也益发使“重文”的普遍性和接受程度大大提高。统治者出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政权的考虑,选择了“兴文教”,那么种种相应的措施必定会随之而来,而“抑武事”也作为“兴文教”中一种能够被轻易想到的措施而被纳入

5、实行。所以说“重文轻武”的出现,以当时北宋的社会状况来说,必定是“意料之中”的。二、情理之外的“重文轻武”从以上的叙述来说,北宋的“重文轻武”是“意料之中”的,但就我看来,这更是“情理之外”的。北宋的统治者选择了“尊儒”,那么,也就是说儒家文化中必然包含有“轻武”或者是“抑武事”的思想吗?“春秋各国上至卿相,下至一般世族子弟,都自幼接受文武两方面的训练,都当兵打仗,他们是军事贵族,也担当民政。”“就连春秋末期以宣扬文教为己任的孔子也知武道,精通射御之术”《从“轻武”与“尚武”看中日两国传统文化的差异》王志南昌航空大学学报

6、第10卷第一期。由此可知,儒家思想产生的大环境并没有对“武”的明显轻视,而孔子本人对“武”的态度也并不是一概摒弃。为什么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而不是说“君子喻于文,小人喻于武”呢?就像冯友兰先生解释的,孔子认为“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有一定应该做的事,必须为做而做,因为做这些事在道德上是对的”《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北京大学出版社第36页。也即是说,孔子并没有将文与武作为对立的双方,孔子“重文”,讲求“兴文教”,但没有“轻武”,而是将道德,将“仁”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宋太祖“尊儒”,尊的却不是真正的

7、儒家思想,只是为了政治服务的有了一定修饰的儒家思想。这明显与当时的“尊儒”的号召有所矛盾,是为情理之外。就从士大夫本身而言,为了响应“重文”而自觉选择“轻武”本就是对自身的学识的讽刺,更是为情理之外。从古至今,知识分子们寒窗苦读,无非是为了能够有朝一日能够考取功名,实现自己抱负。而这抱负中一定包含有对国家强大的希冀,那么,如何能使国家强大呢?我认为,真正有学识的知识分子,应该是不会忽视“武”在其中的作用。如果说“文”作为一种国家软实力,体现在文化的繁荣,思想的解放,政治的清明等等方面,那么“武”作为一种国家硬实力,其最直

8、接的体现就是一个高素质,高战斗力的部队,而这个虎狼之师并不是作为一种侵略性的存在,而是作为一种国家的自卫手段出现。没有一个国家因为军事的弱小就会免于被侵略,更没有一个国家会因为经济的发达就能够长久的存在下去,这必须有一个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的保护。北宋以前的历史上因为弱小而亡国的例子应该不胜枚举,从这些事例中总结出军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