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丛四》与《摩》、《谋》的关系

《语丛四》与《摩》、《谋》的关系

ID:35057201

大小:2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17

《语丛四》与《摩》、《谋》的关系_第1页
《语丛四》与《摩》、《谋》的关系_第2页
《语丛四》与《摩》、《谋》的关系_第3页
《语丛四》与《摩》、《谋》的关系_第4页
《语丛四》与《摩》、《谋》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丛四》与《摩》、《谋》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Word可编辑值得收藏------------------------------------------------《语丛四》与《摩》、《谋》的关系/h1--8----------------------------------------------------精品文档值得收藏-------------------------------------------------------------------------------------------

2、------------精品文档Word可编辑值得收藏------------------------------------------------《语丛四》与《摩》、《谋》的关系/h1--8----------------------------------------------------精品文档值得收藏-------------------------------------------------------------------------------------------------------精品文档Word可编辑值得收藏-----

3、-------------------------------------------《语丛四》与《摩》、《谋》的关系/h1--8----------------------------------------------------精品文档值得收藏-------------------------------------------------------------------------------------------------------精品文档Word可编辑值得收藏-------------------------------------

4、-------------本站首页免费课件免费试题整册教案教育资讯计划总结英语角幼儿教育文书写作海量教案免费论文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高考试题中考试题高考课件中考课件高考教案中考教案教学论文经济论文理工论文管理论文法律论文行政论文艺术论文医学论文文史论文农科论文英语论文课程改革教育法规教育管理家长频道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文史论文考古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语丛四》与《摩》、《谋》的关系郭店楚简出土后,其中《语丛四》是比较特殊的一类,原书释文包

5、括五个拼接组,分为两类。一类内容是讲“说之道”,属格言摘录,有:简1-3;简4;简5-7;简8-9。另一类内容是讲“谋为可贵”,其文亦属格言摘录,见:简10-27。总体上看,“内容与阴谋游说,纵横长短之术有关,类乎《太公》、《鬼谷》”。这告诉我们,从《语丛四》中或许可以发现与《鬼谷子》有关的一些信息。《鬼谷子》书中《摩》、《谋》两篇,其内容与《语丛四》有很大的关联。下面试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一、《语丛四》与《摩》《语丛四》简5-7云:凡说之道,级者为首。既得其级,言必有及之。及之而不可,必文以讹,毋令知我。彼邦亡将,流泽而行。这里的“级”,疑读为极(极)

6、。级、亟上古皆属见母;极,从亟得声,上古属群母,级、极旁转。极,穷也。《楚辞·离骚》:“相观民之计极”,王逸注:“极,穷也”;《吕氏春秋·论人》:“不可极也”,高诱注:“极,穷也”。《说文》:“穷,极也”,《九歌·云中君》:“横四海兮焉穷”,王逸注:“穷,极也”。穷,究,探究。《易·说卦》:“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探究,即探究对方主观心理上的真实想法。这句是说,游说的根本原则,必须以探究对方心理的真实想法为首要目标。文,裘锡圭读作“且”,李学勤、李天虹、李家浩、李零诸家均读“文”,今从之。文,意即文饰;亡将,将亡的倒文。这段简文是说:举凡游说之道,都是先

7、从揣摩探究对方心理的真实想法入手;如果知道了对方最关心的话题等,你的言辞内容必须能解决问题;如果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但是不被对方采纳,这时你需要巧妙掩饰,不让别人知悉自己的还有别的意图。一旦该国将要灭亡,就赶快离开。这段简文关于如何进言游说的思想与方法,与《摩》篇的第一段文字内容所蕴涵的有关游说的思想和方法几乎是相同的。《摩》篇云:摩者,揣之术也。内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隐。微摩之其所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其所应也,必有为之。故微而去之,是谓塞窌、匿端、隐貌、逃情,而人不知,故成其事而无患。内符,即内心的真实想法。“微摩之其所欲,测而

8、探之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