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化工大学教改课题立项指南

沈阳化工大学教改课题立项指南

ID:35111094

大小:5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18

沈阳化工大学教改课题立项指南_第1页
沈阳化工大学教改课题立项指南_第2页
沈阳化工大学教改课题立项指南_第3页
沈阳化工大学教改课题立项指南_第4页
资源描述:

《沈阳化工大学教改课题立项指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沈阳化工大学教改课题立项指南结合我校“十二五”规划发展建设目标,以国家和我省有关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为导向,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分两个层次确定了本教改课题立项指南。本指南并非穷尽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的所有领域和主题,指南中的各项只是某一方面内容的大方向,不是具体的课题名称。申请者可以在本课题指南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和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更广泛、更具体的选择,确定申报课题题目。课题题目必须表述规范,突出研究主题,并充分体现教改课题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特征。A类项目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1)以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为目

2、标,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推进教学理念、机制和体系的创新;(2)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目标,在工科专业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研究与实践;(3)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4)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专业建设(1)以“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辽宁省示范专业建设”为目标,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凝练专业优势特色,在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等方面突出品牌和特色;(2)对学科布局、专业设置等进行研究,促进学科专业群的优化;(3)以“辽宁省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为目标,开展专业改革与建设

3、研究;(4)根据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对部分工科专业的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开展工程教育研究;(5)研究按大类招生机制,设计按大类培养的学生宽口径专业分流方案,使学生科学合理地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6)按学科门类(工学、理学、管理学等)进行招生的国内外对比分析和可行性研究。3.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研究、工程教育实践探索(1)以国家和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建设目标,推进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师资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4(2)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与实践;(3)校内实践、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4、4)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性实验试点建设研究;(5)工科专业典型毕业设计项目规范化研究。4.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从未来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全局出发,探索我校开展和推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思路和措施,积极推进二级(院系)教育教学管理与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真正做到质量监控重心下移,为学校本科教学创造促进自身发展的有利平台,形成质量建设的长效机制。B类项目1.专业调整及其内涵建设的研究(1)通过学科交叉、渗透与融合,改造并提升传统学科和专业的内涵;(2)新办专业的建设与发展;(3)制定适合专业自身特点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

5、案和培养计划;(4)研究并制定专业规范和专业认证办法,探索并建立与就业环境相适应的专业培养体系。2.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研究(1)精品课程建设(主要包括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实验条件、管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2)以国家和省“高等学校本科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为目标,开展精品视频课程建设研究;(3)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和课程内容的改革;(4)课堂教学内容、方式、方法、考试或考核的改革;(5)压缩课内学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实践的研究;(6)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及其效果的研究与实践;(7)

6、加强网络课程建设研究,在已建成的网络课程平台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建设满足学生自主学习、辅助教师教学为目标,能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服务的网上教学资源。3.实践教学体系的综合改革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1)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4(2)面向工程的实践内容及改革研究,拓宽学生校外实践渠道的研究;(3)改革实习内容、方式和考核办法,提高实习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4)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管理制度及考核方法的研究与实践;(5)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研究与实践;(6)探索研究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创

7、新实验三层次实验课程体系,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的比例,并作为实验教学改革与建设的重要内容;(7)探索企业共同参与的创新和创业教育机制;密切与企业的合作,优化实践教学和就业环境。4.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1)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指导作用的发挥;(2)组织并指导大学生参加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的研究与实践;(3)提高大学生创新意识、能力及途径的研究;(4)拔尖创新人才的教学方法研究。5.兼顾“人文”和“科学”素养的通识教育体系的构建(1)充分重视通识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8、,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提高通识教育课程教学质量;(2)针对不同学科门类的知识结构,分别重点建设适合理工科学生和文科学生的若干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在此基础上,构建不同结构、不同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