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供给、住房价格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

土地供给、住房价格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

ID:35126137

大小:289.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3-19

土地供给、住房价格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_第1页
土地供给、住房价格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_第2页
土地供给、住房价格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_第3页
土地供给、住房价格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_第4页
土地供给、住房价格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_第5页
资源描述:

《土地供给、住房价格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土地供给、住房价格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基于中国城镇住户调查(UHS)数据的微观实证研究陈斌开杨汝岱*陈斌开,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经济学堂,邮编100081,邮箱chenbinkai@gmail.com;杨汝岱,湘潭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经济学堂,邮箱rudaiyang@gmail.com。本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经济转型与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研究——住房、医疗和养老体制改革的影响”(7100311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金融抑制、资源错配与中国消费需求”(7127328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同时得到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

2、持计划”、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09&ZD020、12&ZD028)、中央财经大学“青年科研创新团队”和金融40人论坛(CF40)的资助。作者感谢李涛、陆铭、陈钊、章元对本文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感谢中国经济学堂同仁的讨论及匿名审稿人的建议。文责自负。内容提要:基于国家统计局城调队中国城镇住户调查(UHS)2002-2007年的微观家户数据,本文研究土地供给、住房价格和居民储蓄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住房价格上涨使得居民不得不“为买房而储蓄”,提高了居民储蓄率:住房价格上升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储蓄率将上升0.067个百分点,这解释了2002-2007年

3、间我国城镇居民储蓄率上升的45%。进一步研究发现,住房价格上涨主要影响收入水平较低、没有住房或住房面积较小的家庭;同时,住房价格对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影响较大。以土地供给作为住房价格的工具变量有效缓解了内生性问题,2SLS回归结果表明,土地供给越少,住房价格水平越高,居民储蓄率越高。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直接针对消费的短期政策难以有效启动内需,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需要从经济供给面入手,其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是改革现有财税体制,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关键词:UHS;住房价格;居民储蓄;土地供给一、引言本世纪以来,高房价与高储蓄成为影响我国

4、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住房价格与普通大众生活息息相关,超出居民承受能力的高房价可能会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如果房价存在较大泡沫(吕江林,2010;Wu,et.al,2010),在强烈房价上涨预期和通货膨胀背景下,购房行为更多是出于投资需求而非消费需求,这将会引导社会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并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从更长远的角度看,这会产生两个非常严重的后果:其一,房价泡沫挤出产业资本投资,降低企业的创新能力;其二,房价高企使得年轻一代不得不为买房而储蓄,为基本生存而奋斗,压抑了创造能力。这将使得中国经济走入中等收入水平陷阱的可能性

5、大大提高。消费不足是困扰我国宏观经济的一个长期难题,近年更有愈演愈烈之势。造成内外需求结构不平衡的直接原因是国民储蓄比例过高,因此,我国高储蓄问题也备受国际和国内的关注(Greenspan,2009等)。跨国比较发现,我国2008年国民储蓄率高达52%,远远高于美国、英国、德国等主要西方国家按照国际惯例,国民储蓄率为定义为(国民储蓄/国民收入),下同。,同时也大大高于日本、韩国等其它亚洲国家。事实上,中国储蓄率已经高于日本和韩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储蓄率的最高点(Horika,2007;ParkandRhee,2005)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发展指数(WDI)

6、。数据显示,日本国民储蓄率最高点出现在1970年附近,为51.8%,韩国国民储蓄率最高点出现在2000年左右,为50.7%,都低于中国2008年的国民储蓄率(52%)。。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印度、巴西和其他中等收入国家相比,中国储蓄率也严重偏高。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储蓄率在近年来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图1描述了中国1992-2007年间中国国民储蓄率,居民储蓄率(居民储蓄/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变化过程。从图中可见,2000年以来,我国国民储蓄率大幅度上升,2000年的国民储蓄率为37.6%,2007年国民储蓄率已高达50.9%。同一时期,居民储蓄率也由27

7、.5%上升到37.5%。“巧合”14的是,在储蓄率快速上升的同时,伴随着住房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图1同时描述了1992-2007年间我国住宅商品房销售价格指数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住房价格在经历了1997-2003年的稳步上涨时期以后,从2004年开始快速上升住宅商品房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固定资产投资栏,我们以1992年价格为100对住房价格进行了标准化,形成了1992-2007年间住房价格指数,对该数据的描述和说明详见下文。。商品房销售价格由2003年的均价2359元/平方米迅速上涨到2007年的均价3864元/平方米,远远高于同期居民

8、收入的增长速度。这种快速上涨的住房价格和快速上升的居民储蓄率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因果联系呢?本文将基于微观家庭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