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变理论在岩土与结构工程中的若干应用

突变理论在岩土与结构工程中的若干应用

ID:35132354

大小:8.84 MB

页数:183页

时间:2019-03-19

突变理论在岩土与结构工程中的若干应用_第1页
突变理论在岩土与结构工程中的若干应用_第2页
突变理论在岩土与结构工程中的若干应用_第3页
突变理论在岩土与结构工程中的若干应用_第4页
突变理论在岩土与结构工程中的若干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突变理论在岩土与结构工程中的若干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突变理论在岩土与结构工程中的若干应用姓名:张业民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岩土工程指导教师:栾茂田20080801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自然界中有许多现象都涉及不连续性。微积分学虽成功地解释了光滑的连续变化现象,但对于非连续问题有时就无能为力了。而突变理论是一种能够直接处理不连续性而无须联系任何特殊内在机制的数学工具。这使它特别适用于内部作用尚属未知的系统研究,并适合用于仅有的可信观察具有不连续性的情况。土工中结构突变、失稳、破坏等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突变现象。其中应用最多是尖点突变模型,因为它的临界面容易构造,且几何直观性很强。因此,论文主要以尖点突变模型为基础,对

2、土工中突变现象及机理,如边坡失稳、地震液化、硬及软土应力.变形特性等,给予数学描述,并通过试验确定其可供应用的模型。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以下方面:1.应用突变理论尖点模型研究砂土的地震液化模型根据国内外实测液化资料、孔压的各类模型推导出在即将液化时,松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有突变,而密实土的超静孔隙水压力无突变这一现象,将尖点突变模型成功运用于对地震液化的判断。对Zeeman突变方程进行了重大修改。原始的突变方程是基于Zeeman突变机构得来的,这一模型目前被广泛应用。通过调整各系数可以使孔压、液化的发展更加精确地被方程所反映。通过逐步逼近的方法算出了方程中的参数,同时液化点和分

3、叉曲线也被唯一地确定。通过对国内外液化资料的回判,可以看出此模型有较高的准确性。2.应用突变理论尖点模型研究土的静力工作状态(1)尖点突变模型描述静力载荷试验曲线的可行性及应用研究静力载荷试验主要用于测定承压板下应力主要影响范围内岩土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但其试验时间很长,加载困难,试验结果也难确定。对于较硬土地基而言,当荷载大于某一数值时,基础急剧下降,地基发生突然破坏。而软粘土和松沙地基土的变形是渐变的,没有突变现象。根据静力载荷试验曲线的特点,定性地分析了利用尖点突变模型表达载荷.沉降曲线的可行性。通过坐标变换导出平板载荷试验的载荷.沉降曲线方程在沉降量、施加荷载及承载力因子三维空间中的表

4、达式。根据土的破坏条件,确定出相应参数并建立其尖点突变模型。利用该突变模型对已有的试验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2)尖点突变模型在边坡失稳中的应用研究总结目前国内外判别边坡稳定性的方法、分析各种判别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研究尖点突变模型模拟监测时间一坡体变形速率的可行性,提出用突变模型模拟目前国内外滑坡体实际监测数据思想和方法,并建立模型。结合各滑坡体实际监测数据定性的突变理论在岩土与结构工程中的若干应用检验了模型研究的可行性,提出了预测的思想,并通过现有的数据对监测时间一变形速率进行了初步的预测。(3)土本构关系的描述及软粘土流动性的模型研究利用突变理论尖点模型建立的土的本

5、构模型,该模型既可反映软土的渐变破坏,又能拟合硬土的突变破坏,使以往按土的松软或紧硬程度的区别分别建立的各自相应的本构关系,能够统一于同一个模型中。同时,该模型在求解土初始切线弹性模量上达到了实用上要求的精度,并且对土的应力应变路径进行了定性分析0在此基础上,对土尖点模型描述应力应变路径的可行性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分析推导和比较,表明突变理论中的尖点突变模型描述土的应力应变路径,在定量和定性上都是合理的,可行的。对饱和粘性土而言,仅当剪应力小于长期强度时,土体才呈现类似理想体那样的规律:而当剪应力小于长期强度时,土在恒定剪力作用下,变形渐趋停止。本文引用尖顶突变模式,建立了y—f—t的数学关系式

6、,然后带入数据检验计算结果表明,理论和实测值吻合较好。由此可见该模型是可用的。3.对于建筑结构墙体共振振幅的突变性及细长杆突变失稳中点屈曲位移的研究(1)细长杆突变失稳中点屈曲位移的研究压杆失稳问题是工程中的突变问题。Euler公式基于小变形的近似方法,由于采用了曲率的近似表达式而无法求得中点屈曲位移J。为此,本文利用突变理论原理及精确的曲率表达式建立了Euler杆在考虑几何非线性时的微分方程,通过算例揭示了压力大于分叉荷载时压力与中点屈曲位移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压力达到荷载分叉点时,Euler杆不会立即丧失承载力,其承载力尚有微量的储备。研究结果与实验结果完全吻合。(2)本文还应用自创的

7、共振仪对于建筑结构共振振幅的突变性进行验试印证。由作者申请专利的共振仪通过改变偏心块重量W或调节变频器使起振机电机的转速CO近似于连续变化,就可以使起振机获得不同的激振力。将共振机固定在悬臂梁模型顶部中央,在可调变频的共振机上,通过调节共振机的振动频率装置给系统加载。由试验成果可见,振动过程中顶点振幅存在跳跃现象,也即随着激振力增大,系统具有振幅突变特性。关键词:突变理论;砂土液化;孔压;土坡稳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