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比喻言论(十三1-53)

柒、比喻言论(十三1-53)

ID:35154181

大小:7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20

柒、比喻言论(十三1-53)_第1页
柒、比喻言论(十三1-53)_第2页
柒、比喻言论(十三1-53)_第3页
柒、比喻言论(十三1-53)_第4页
柒、比喻言论(十三1-53)_第5页
资源描述:

《柒、比喻言论(十三1-5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6柒、比喻言論(十三1-53)導言:n人們面對耶穌與其訊息的態度清楚區分為贊同與反對兩派。n比喻言論(耶穌的第三段演講)給這個情況一個清楚的解釋:耶穌關於天國(四17)的核心宣講區別相信者與不信者。比喻要求聽眾表態!n比喻並非有關天國的「教導」,而是讓天國本身成為一種「言語事件」:本身成為一種呼籲、要求。瑪竇避免使用「教導」這個字,而說「用比喻講話」,或「講述一個比喻」。n七個關於天國的比喻。但是瑪竇並非只是報導比喻,還加上了自己(或信仰團體)的反省與詮釋。n按聽眾分成兩部分:針對一般群眾(1-35)、講

2、給門徒們聽的(36-52)。A.對群眾講的比喻(十三1-35)n「成長的比喻」,取材自受造物(撒種者、芥菜籽)。人們從自然界發生的事件認出天主的引導,發現天國已經展開。由於一切都在「圖象與比喻」之中,對信仰之外的人而言,是「謎樣的言論」。n耶穌在船上向岸邊群眾前說出這些比喻,邀請整個以色列子民前來聆聽與領悟。n材料基本來源是馬爾谷福音(四),瑪竇自己進行編輯。一、導言與撒種的比喻(十三1-9)1.導言:敘述性的框架(1-2)1).採用馬爾谷的敘述框架,但和自己的脈絡結合(在那一天、屋子【家裡】)。2).坐

3、在船上向岸邊群眾講話,因為群眾人數眾多。2.撒種的比喻(3-9)1).第一個比喻n瑪竇福音中耶穌講的第一個比喻6n18-23節是初期教會的詮釋1).中心訊息是關於天主的國(參閱十三15:「天國的話」)。耶穌心中想到依撒意亞先知書五十五章10-11節中的圖像:上主的話語必定發生效力。2).撒種者暗喻耶穌自己?這一點難以清楚肯定。然而,耶穌自己一定也被包含在這個比喻之中。3).基本圖像:「被撒出去的種子」。與其它的「成長的比喻」相似,對比性的表達:「毫不起眼的開始」vs.「未來的光榮景象」,微末的「開始」vs

4、.顯著的「結局」之間的對比。4).比喻以加里肋亞的現實地理情況為背景;「過渡誇張的收成倍數」是耶穌刻意強調的重點,表達天主出人意表的行動所帶來的結果。5).反映瑪竇團體的經歷。2.比喻的意義1).被撒下的種子一定產生結果,因為天主的力量在工作。2).耶穌在生活中面對反對,人在當下不能感受他宣講的天國,但終必大為驚訝。3).比喻天國表達為天主的行動與許諾,由天主所主導的事件。同時是一種呼籲:「有耳的,聽罷!」(9)二、講比喻的用意(十三10-17)1.導言:1).講比喻的敘述被中斷,插入門徒的問話,及耶穌的

5、回答。2).瑪竇提供的解釋和當時的敘述脈絡緊密相關。2.天國的奧秘只給門徒們知道(10-11)1).「天國的奧妙,是給你們知道的!」(11):信仰團體在信仰中得到深刻的理解。2).「天國的奧秘」:在耶穌工程中天國已經出現在當下。後來慢慢發展出不同層級,在比喻言論的第二部分,也就是特別針對門徒們的言論(36-52)就顯示出這樣的發揮。(參閱:51節:「這一切你們都明白了嗎?」)3.第12節1).如果將這話從脈絡中抽離,非常容易造成誤解。61).「神學性的被動語態」:n在信仰中瞭解的人:領悟更深n自我封閉的人

6、:陷入極度的精神(神修)貧乏2.第13節1).不瞭解比喻的人:不屬於門徒團體的人2).不明白的原因:固執地封閉自己的眼與耳。3).在猶太傳統中,比喻目的在於使人明瞭。4).初期教會拉入具體經驗事實一起考慮,並加上神學反省。(比較:保祿在羅九~十)。3.依六9-10(瑪十三14-15)1).初期教會嘗試理解天主的計畫時,首先當然是在猶太聖經(基督徒聖經的舊約)中尋找光照。此處他們引用了依六9-10。2).引用LXX版本。3).關鍵:「這百姓的心遲純了」!因此他們根本不可能瞭解與悔改。4).瑪竇在猶太人的心硬

7、中看見先知話語的應驗4.門徒們是有福的(16-17)1).猶太人的「心靈遲鈍」vs.門徒們的「看見、瞭解」2).「我實在告訴你們」=猶太傳統中的「阿們」3).耶穌的比喻本是講述,在祂內救援的時刻已經出現。瑪竇強調懷著信心接受耶穌的宣講,救援就已經來到。二、撒種者比喻的意義(十三18-23)1.導言1).初期教會對比喻的一種應用;轉移了天國比喻原始的重點。2).「撒種者」=初期教會的「宣講者」;「種子的命運」=聽眾各種不同的接受態度。3).解釋的方向:促成聽眾忠於信仰,以善良的生活「結出大量果實」。61).

8、「末世論」到「現世生活」的轉移。2).這種解釋針對整個信仰團體。對所有的人:是一種警告性;對宣講者:則是一種激勵。2.「你們」(18):強調性的稱呼,顯示以下的話語是針對信仰團體的。3.第一種情況(19):1).瑪竇刪除谷四14「那撒種的人撒的,是所講的『話』」。在瑪竇的版本中,撒下的種子也同時指「聽話的人」。2).「話」能否產生效果,決定於聆聽者接受的情況。3).消極的效果歸因於「惡者」(魔鬼);「惡者」能夠經由「邪惡的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