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活性层形貌的调控

有机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活性层形貌的调控

ID:35161225

大小:4.32 MB

页数:74页

时间:2019-03-20

有机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活性层形貌的调控_第1页
有机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活性层形貌的调控_第2页
有机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活性层形貌的调控_第3页
有机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活性层形貌的调控_第4页
有机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活性层形貌的调控_第5页
资源描述:

《有机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活性层形貌的调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校代码10459学号或申请号201412192341密级公开硕士学位论文有机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活性层形貌的调控作者姓名:唐斌导师姓名:郑世军教授韩艳春研究员(长春应化所)学科门类:理学专业名称: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培养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完成时间:2017年3月AthesissubmittedtoZhengzhouUniversityforthedegreeofMasterOntheMorphologyControlofOrganicBulkHeterojunctionSolarCellsByBinTangSupervisor:Prof.ShijunZheng

2、Prof.YanchunHanPolymerChemistryandPhysicsSchoolof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March,2017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郑州大学

3、。根据郑州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郑州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人离校后发表、使用学位论文或与该学位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郑州大学。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学位论文作者:日期:年月日摘要摘要有机太阳能电池因为具有成本低、柔韧性好和溶液加工等优势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吸引了大量研究人员的关注。经过不懈的努力,目前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已经突破了1

4、2%。研究人员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已经意识到活性层形貌对于有机太阳能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如何获得理想的活性层形貌还缺乏广泛适用的原则。活性层形貌的问题依旧是复杂难懂并且制约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提升的关键因素。本论文基于有机太阳能电池工作机理对体异质结结构活性层形貌的要求,研究了活性层形貌的调控。围绕活性层形貌调控涵盖的四个方面:相区尺寸、给受体界面、双连续互穿网络和相区纯度,我们首先研究了复杂三元体系的活性层形貌调控;然后研究了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体系中取向的控制,提出了改变成核方式调控取向的新思路。主要内容如下:1、在三元体系中,活性层形貌相对与两

5、元体系提出了更多要求,而且由于额外组分的引入形貌调控更加复杂。我们首先根据能量转移机理构建了PTB7-Th:PF12TBT:PC71BM三元体系,然后研究了PTB7-Th:PF12TBT:PC71BM三元体系形貌的特殊性以及相对于PTB7-Th:PC71BM的形貌变化。利用Young氏方程计算得到润湿系数判断出PF12TBT倾向于在表面能的驱动下被包埋在大尺寸的PC71BM相中;通过AFM、TEM和稳态PL光谱发现了第三组分的引入导致活性层中形成了大尺寸的PC71BM相区。我们依据Flory-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构建了能进一步增加PTB7-Th溶液聚集

6、程度的CB/PX/DIO溶剂体系,从而完善了三元体系在液-固相分离阶段形成的PTB7-Th结晶网络。更加完善的PTB7-Th结晶网络限制了PC71BM相区在Ostwald熟化过程中的生长,抑制了大尺寸PC71BM相的形成。由于PC71BM相区尺寸的减小,PF12TBT与PTB7-Th间的距离减小,PF12TBT向PTB7-Th的能量转移效率提高。两元体系器件、CB/DIO溶液加工的三元体系器件和CB/PX/DIO溶液加工的三元体系器件的性能分别为8.09%、8.56%和9.28%,我们的结果证明了三元体系形貌调控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形貌优化在三元体系的基础上进一

7、步突破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记录的可行性。2、活性层中给受体分子的取向对于载流子迁移率和激子分离效率都有着重I摘要要的影响,然而目前共轭分子的取向机理还不明确,因此调控活性层中给受体分子取向的手段还很缺乏。在我们的工作中,提出了利用成核方式来调节共混体系中给受体分子取向的新思路。我们利用p-DTS(PTTH2)2和N2200熔融温度的差异,通过控制退火过程来实现共混体系中p-DTS(PTTH2)2的熔融和重新结晶。通过对温度的控制可以实现p-DTS(PTTH2)2以不同的成核方式结晶,从而证明了当p-DTS(PTTH2)2在N2200表面异相成核结晶时将采取与N

8、2200晶体一致的取向排列,而p-DTS(PTTH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