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析《群山回唱》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析《群山回唱》

ID:35169700

大小:2.71 MB

页数:72页

时间:2019-03-20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析《群山回唱》_第1页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析《群山回唱》_第2页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析《群山回唱》_第3页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析《群山回唱》_第4页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析《群山回唱》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析《群山回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学校代码:10140密级:公开学号:4031230711LIAONINGUNIVERSITY硕士学位论文THESISFORMASTERDEGREE论文题目: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析《群山回唱》AnEco-CriticalInterpretationofAndtheMountainsEchoed英文题目:论文作者:于婷婷指导教师:曹立华教授专、丨丨^英语语言文^~完成时间:二〇二辽宁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论文中取得的研究成果除加以标注的内容外,不

2、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本人为获得其他学位而使用过的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进行了标注,并表示谢意。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子錄文

3、年07^3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原件、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辽宁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

4、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学校须按照授权对学位论文进行管理,不得超越授权对学位论文进行任意处理。保密(),在_年后解密适用本授权书。(保密:请在括号内划“V,,)日期:,厂年〔月如日日期:>/评切勿日申请辽宁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析《群山回唱》AnEco-CriticalInterpretationofAndtheMountainsEchoed作者

5、:于婷婷指导教师:曹立华教授专业:英语语言文学答辩日期:2015年5月17日二○一五年五月·中国辽宁I摘要卡勒德·胡塞尼是当代著名的美籍阿富汗作家。他于2006年获得联合国人道主义奖,并受邀担任了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作为文坛的新起之秀,胡塞尼迄今为止共创作了三部作品:《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和《群山回唱》。胡塞尼的文学作品始终与阿富汗人民的苦难和阿富汗国家饱受的战争迫害息息相关。他将自己的生态思想与阿富汗的现实社会状态相结合,创造出了这几部荣获巨大成功的人道主义关怀作品。本论文以胡塞尼的第三部小说《群山

6、回唱》为研究对象。《群山回唱》这部作品人物众多,情节曲折,作者在写作中运用了多重叙述视角。胡塞尼以阿富汗贫穷的小山村沙德巴格为主要背景,在亲情、友情、贫困、战争等主线的相互交融下,讲述了一段分别六十年的兄妹骨肉情,以及民族的苦难、家庭的艰辛、个人的挣扎、战争的残酷、自然的危机。作为一部颇具影响的文学新作,《群山回唱》非常具有研究价值。本论文拟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群山回唱》进行分析,运用生态批评家鲁枢元的三分法,依次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方面解读该作品。本论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导论、正文和结论。主要内

7、容如下:第一部分是导论。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作者的生平和作者所著的重要作品,同时简要介绍《群山回唱》的内容。其次,说明本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即以生态批评为理论基础分析胡塞尼的第三本小说《群山回唱》,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三层关系入手对当今社会的战争、人性以及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诠释,使读者更深层次的了解该部作品的内容和胡塞尼的生态意识,从而向人们展示胡塞尼的生态哲学思想以及他对人类危机、生态危机等问题的深入挖掘。第三,综述该作品及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是论文的主体,分为四章。第一章

8、主要介绍生态批评理论的核心、发展,以及本论文的理论支点。生态批评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全球性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忧虑的语境下,在文学批评领域掀起的绿色批评思潮。其目的在于通过文学批评来进行文化反思、文化批判,揭露物种歧视,挖掘生态智慧,在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的基础上构建生态理论。胡塞尼的生态思想始终贯穿在其作品之中。第二章主要以自然生态观为基础解读《群山回唱》,分析该作品中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战争等因素对自然的破坏。大自然是人类的物质基础,它给予人类物质II力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与生机活力带

9、给陷入困境的人们安慰。自然与人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然而,在作品的描述中,人类的一些举动却是在破坏自然,尤其是罪恶的战争。被破坏的自然不甘示弱,相应的带给人类以报复。第三章主要以社会生态观为基础,分析该作品中体现出的战争因素、战争对阿富汗的破坏以及扭曲的人际关系,如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弱势群体受到的残酷对待等。由于阿富汗这个国度长久以来笼罩在硝烟战火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受此影响,陷入了一种扭曲的困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