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研究

ID:35181752

大小:6.56 MB

页数:206页

时间:2019-03-21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研究_第1页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研究_第2页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研究_第3页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研究_第4页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号::密级UDC:学号:356308813007南昌大学博±硏究生学位论文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硏究Researchon化eSecurityofMainIdeologyofChinaundertheEnvironmentofNewMedia蔡泉水、)培养单位(院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指导教师姓名、职称:胡伯项教授.申请学位的学科口类:法学学科专业名称:思想政治教育2016年65日论文答辩日期;月答辩委员会主席;评阅人:皮晰頂?2016年5月一、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

2、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王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合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南昌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一。与我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签字日期:^^年(!:月/日槪^^二、学位论文版权使巧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南昌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被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n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南昌大学可W

3、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W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论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博硕±学位"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表,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同意按学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b签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导师签名(手写字曰期:^月/如签字曰期;年^月/知论姓文题目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研究名蔡泉水学号3563088130〇7论文级别博±囚硕院/系/所马克思主义学院

4、I专业I思想政治教育E—mail备注;□""公开□保密(向校学位办申请获批准为保密,年^月后公开)摘要摘要意识形态安全,就是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不受威胁的状态和能力。意识形态及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一直是人文社科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学科都持续不衰。新媒体是以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传播媒介。新媒体一经诞生,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交往等各个方面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意识形态也不可避免地面临新媒体的挑战与机遇。在新媒体方兴未艾的环境下,研究新媒体与意识形态安全,已经成为思想

5、政治学科的一个新的热点问题。开展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对于深化意识形态安全理论研究,拓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领域,总结和把握新媒体环境下宣传思想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与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有效占领新媒体宣传思想阵地,抵御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协同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系统回顾总结意识形态及意识形态安全思想,从理论层面分析新媒体带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机遇和挑战,从实践层面总结

6、国内外维护新媒体环境下意识形态安全的经验教训,提出化挑战为机遇,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路径。除导论和结论外,论文由六章组成,主要内容是:第1章,意识形态安全的理论省察。意识形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之上形成的,以一定的价值观念、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为核心的,反映一定社会阶级、阶层、或政治集团利益的系统的思想观念体系。从意识形态建设的逻辑看,意识形态安全是意识形态建构安全、传播安全、认同安全三个方面的共同体。第2章,新媒体的理论概要。新媒体包含互联网新媒体、手机新媒体和互I摘要动式数字电视新媒体三种基本形态,数字化和互动性是其根本特质,并衍生出超媒体、超时空、个性化、开放性、海量化

7、、低门槛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新媒体传播,表现出传播结构去中心化、传播方式碎片化、传播空间无限化、传播效应裂变化的特征。新媒体传播融合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特征,一方面冲击了“把关人”、“沉默的螺旋”等大众传播理论,另一方面也激发了“马太效应”、“蝴蝶效应”在新媒体传播领域的延伸。第3章,新媒体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新媒体通过冲击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挑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的安全;通过冲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转型适应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