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人才引进工作调研报告

昆明市人才引进工作调研报告

ID:35227680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22

昆明市人才引进工作调研报告_第1页
昆明市人才引进工作调研报告_第2页
昆明市人才引进工作调研报告_第3页
昆明市人才引进工作调研报告_第4页
昆明市人才引进工作调研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昆明市人才引进工作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昆明市人才引进工作调研报告按照昆明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07年第一次工作会议工作部署,3月底至4月中旬,在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张荣明同志的带领下,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联合组成了人才工作调研小组,以实地调研和报送调研材料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市相关人才工作的重点单位进行了专题调研,并组织外出对周边省会城市人才工作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调研工作进一步摸清了我市人才工作的基本情况,总结了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查找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为进一步推动全市人才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   一、当前我市人才工作的基

2、本状况   (一)领导有力,尊才氛围初步形成。2004年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市委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把人才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考核体系,与各成员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量化任务,明确责任,建立了人才工作目标责任机制。2005年4月成立了昆明人才协会,积极探索党管人才的柔性机制。同时,各县市区和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等人才工作重点单位也纷纷建立健全了人才领导工作机构,明确专人负责人才工作。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积极建立健全了重点人才联系制度,努力做好服务工作,提

3、供发展平台,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二)组织到位,引才力度明显加大。自2000年5月出台《中共昆明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实施意见》以来,我市由人事部门牵头,通过组织企事业单位赴外地招聘、举办不同类型的人才招聘会、加大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建设力度等有效措施,2000年至2006年底,全市共引进各类人才8147名,其中博士146人,硕士477人,本科毕业生5838人,具有高级职称的391人,中级职称983人,全市人才总量得到较大幅度的增长。   (三)政策优惠,留才措施不断强化。一是及时制定了我市人才

4、工作的行动纲领,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昆明市2007——2010年人才发展规划》、《昆明市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实用人才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具体规划了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步骤,明确了具体的工作努力方向。二是积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截至2006年底,共向67名博士颁发了政府每月1000元的津贴;审批了44名博士入住“博士公寓”、“人才公寓”。三是通过在高新区建立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现代生物制药产业园、云南软件园、创业服务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措施,积极为优秀人才搭建干事

5、创业平台,并吸引了73名博士在高新区工作或兼职。四是通过组织开展兴滇人才奖推选、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评选等各类优秀人才评选活动,对为全市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进行表彰奖励,大大激发了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五是通过昆明人才协会等各类人才组织,通过组织节日慰问、举办各类联谊活动,加强感情联络等方式,经常与人才进行沟通交流,使人才感受到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和重视。   (四)分类实施,育才效果日益凸显。截止2005年末,昆明市五支人才队伍分别为:党政人才2.76万人,经营管理人才6.6万人,专业技术

6、人才14.16万人,农村实用人才2万人,企业高技能人才7.5万人,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门类较为齐全、素质较高的人才群体,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五)改革深化,用才机制日渐激活。各地各单位逐步深化了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了“凡进必考”的进人机制。各级党政机关积极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干部交流轮岗,领导干部公推直选、公推公选产生,初步建立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事业单位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公开招聘,创新收入分配办法,建立绩效工资机制,真正体现优胜劣汰,有力推动了人才

7、队伍的良性循环,激发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科学人才观的牢固树立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仍待完善。一是人才工作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职责,从体制、机制上给予保证。二是人才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拓宽。三是人才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优秀人才的分配制度上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撑。   (二)高层次人才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结构不合理,与建设现代新昆明的要求不相适应。一是人才

8、总量不足。二是人才分布不均,现代新昆明建设紧缺人才缺乏。三是结构不合理,形成了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低层次人才积压的不正常局面,一些单位人才年龄老化,青黄不接的现象比较突出,甚至在个别领域出现了人才断层、后继无人的现象。   (三)人才引进政策滞后性问题凸显,人才引进工作中诸多难点问题亟需破解。一是政策滞后于形势发展,以2000年制定下发的《中共昆明市委、市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