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遥感综合实习报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遥感综合实习报告

ID:35236323

大小:37.45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2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遥感综合实习报告_第1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遥感综合实习报告_第2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遥感综合实习报告_第3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遥感综合实习报告_第4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遥感综合实习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遥感综合实习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遥感综合实习报告一、前言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更好的了解陕西省地理环境特征以及土地利用方式,掌握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地物的解译分析,实现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监测,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为期五天的遥感综合实习。途径关中平原、土石山区、陕北黄土高原地形地貌区的20多个县市,行程1200余公里。在领略沿途自然景观的同时,将遥感影像与实地考察结合起来,注意观察不同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实现理论知识与野外实践的验证和巩固。二、实习时间:2011.6.13——2011.6.17三、实习路线杨凌→西安市周至县哑柏镇→渭南市华县→渭南市合阳县洽川镇→渭南市韩城市→延安市宜川县

2、→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延安市安塞县→延安市宜川县枣园→延安市洛川县→延安市三原县→杨凌三、实习目的1、通过对渭河盆地、黄土高原地形地貌区的实地考察,结合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规律分析2、根据遥感影像形状、大小、阴影、色调、纹理、图案、位置和布局,掌握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解译标志方法3、了解和掌握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影像上的地物特征变化规律四、实习准备1、自然地理环境1.1关中平原1.1.1关中简介关中,指陕西省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渭河流域一带),平均海拔约500米,所以有渭河平原、关中平原等称呼,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盆地、秦巴山脉,为陕西的工、农

3、业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1.1.2地理地貌关中盆地夹持于陕北高原与秦岭山脉之间,为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形成的巨型断陷带。盆地两侧均为高角度正断层。断层线上有一连串泉水和温泉出露。南北两侧山脉沿断层线不断上升,盆地徐徐下降,形成地堑式构造平原。关中平原形成后,不仅有黄土堆积其间,更重要的是渭河及其两侧支流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淤积其中,第四纪松散沉积,最大厚度达7000余米。因地壳间歇性变动和河流下切,形成高度不等的阶地。基本地貌类型是河流阶地和黄土台塬。渭河横贯盆地入黄河,河槽地势低平,海拔326~600米。从渭河河槽向南、北南侧,地势呈不对称性阶梯状增高,

4、由一二级河流冲积阶地过渡到高出渭河200~500米的一级或二级黄土台塬。阶地在北岸呈连续状分布,南岸则残缺不全。渭河各主要支流,也有相应的多级阶地。宽广的阶地平原是关中最肥沃的地带。渭河北岸二级阶地与陕北高原之间,分布着东西延伸的渭北黄土台塬,塬面广阔,一般海拔460~800米,是关中主要的产粮区。渭河南侧的黄土台塬断续分布,高出渭河约250~400米,呈阶梯状或倾斜的盾状,由秦岭北麓向渭河平原缓倾。1.2陕北黄土高原1.2.1简介黄土高原按地形差别分陇中高原、陕北高原、山西高原和豫西山地等区。陕北黄土高原位于“北山”(指陕北黄土高原南缘与关中盆地过渡地带的一系列以灰岩为主的

5、石质山丘)以北,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1.2.2地理地貌陕北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面积92521.4平方公里,是在中生代基岩所构成的古地形基础上,覆盖新生代红土和很厚的黄土层,再经过流水切割和土壤侵蚀而形成的。基本地貌类型是黄土塬、梁、峁、沟、塬,是黄土高原经过现代沟壑分割后留存下来的高原面。梁、峁,是黄土塬经沟壑分割破碎而形成的黄土丘陵,或是与黄土期前的古丘陵地形有继承关系。沟大都是流水集中进行线状侵蚀并伴以滑塌、泻溜的结果。1.2.3区域特征从区域组成特征看,延安以北地面切割严重,是以峁为主的峁梁沟壑丘陵区;延安、延长、延川是以梁为主的梁峁沟壑丘陵区;西部为较

6、大河流的分水岭多梁状丘陵。延安以南是以塬为主的塬梁沟壑区。洛川原是保存较完整、面积较大的黄土塬。宜川、彬县、长武一带,因沟谷蚕食,形成了破碎塬。陕北黄土高原上分布着一些不太高的山地,有白于山、子午岭、崂山、黄龙山等。延河上游在安塞县故址沿河湾一劈为二:东面一条为延河,西面一条为杏子河。1.2.4黄土高原植被1.2.4.1植被分布地带性黄土高原植被分布的地带性规律使毋庸置疑的,子南向北,自然植被呈呈森林向草原过渡的总体趋势。不同土质、地形部位和坡向的地块,土壤水分状况存在一定差异,适合不同植被群落的生长。但黄土高原的植被分布也存在以下非地带性特征,其植被分布的总体特征应为植被的

7、地带性分布与非地带性分布两者的自然组合。1.2.4.2土质非地带性微地貌非地带性黄土高原沟壑密集,地形切割深。由于地表径流和土壤重力自由水向下运移,塬面、梁峁等正地形部位,土壤含水量较低,地下水埋藏深;沟谷及沟坡中下部等负地形部位,土壤含水量较高,地下水埋藏浅。在半干旱、半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沟谷及沟坡中下部的土壤水分条件往往适合树木的生长,自然植被为森林,梁峁、塬面及沟坡中上部的土壤水分条件往往适合草灌的生长,自然植被为草原。沟坡森林植被的分布高度,自南向北呈降低的趋势。1.2.4.3坡向非地带性阳坡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