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8个月我国液晶显示板进口降幅逐步趋缓

今年前8个月我国液晶显示板进口降幅逐步趋缓

ID:35246355

大小:44.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2

今年前8个月我国液晶显示板进口降幅逐步趋缓_第1页
今年前8个月我国液晶显示板进口降幅逐步趋缓_第2页
今年前8个月我国液晶显示板进口降幅逐步趋缓_第3页
资源描述:

《今年前8个月我国液晶显示板进口降幅逐步趋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今年前8个月我国液晶显示板进口降幅逐步趋缓日韩高世代生产线加紧抢占国内市场不容忽视(进出口监测预警专题)液晶显示板是制造液晶显示器和液晶电视的主要构件。据海关统计,今年前8个月,我国累计进口液晶显示板10.7亿个,价值200.5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6.6%和37.4%,进口平均价格为每个18.7美元,下跌24.9%。其进口主要特点有:一、2月份起单月进口降幅逐步收窄,7、8月进口量维持年内高位。自去年11月起,我国液晶显示板月度进口已连续10个月出现同比下降,但今年2月份起,我国液晶显示板单月进口降幅逐步收窄,至7月份仅出现个位

2、数下降。同时,继7月当月进口量创下年内最高后,8月份我国液晶显示板进口量环比略有回落,但仍为年内次高点,共进口1.7亿个,同比下降10.5%(下图)。二、加工贸易进口占9成以上,一般贸易和保税仓库进口逆势增长。今年前8个月,我国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液晶显示板9.8亿个,下降15.6%,占同期我国液晶显示板进口总量的91.3%。同期,以一般贸易和保税仓库进出境方式分别进口0.4亿个和0.2亿个,分别逆势增长52.5%和1倍。三、外商投资企业进口占主导,私营企业进口快速增长。今年前8个月,外商投资企业进口液晶显示板8亿个,下降15.4%,占同期我国液

3、晶显示板进口总量的74%。同期,国有企业进口1.9亿个,下降30.7%。此外,私营企业进口0.9亿个,增长22%。四、韩国、台湾和日本为主要进口来源地,国货复进口仍以低端产品为主。今年前8个月,我自韩国进口液晶显示板2.6亿个,增长11.8%;自台湾和日本分别进口2.6亿个和1.3亿个,分别下降5.8%和43.6%,上述三者合计占同期液晶显示板进口总量的60.9%。同期,国产液晶显示板复进口3.9亿个,下降20.2%,进口平均价格为每个9.6美元,分别仅为同期我自韩国、台湾和日本进口平均价格的31.1%、40.1%和63.2%。今年前8个月,我

4、国液晶显示板进口降幅趋缓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国际市场对下游产品的需求逐步回暖。随着近期世界经济形势好转,国际电子产品需求回暖,加工贸易订单有所增加,据市场调研机构Garter公布数据显示,第2季度全球PC出货量下降5%,远低于前期9.8%的降幅预期上海证券报:《中国需求推动电脑制造业提前回暖》,2009年8月7日。,稳定了加工企业对液晶显示板的进口需求,8月当月我国加工贸易项下液晶显示板进口降幅已由1月份的42%大幅收窄至8.5%。二是国内家电产品需求明显增加。受今年“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国内液晶电视和液晶显示器需求增

5、加。据中国电子商会预测,今年全年我国平板电视需求量将达到1500万台中国经营报:《国内平板电视需求破千万台》,2009年1月17日。。随着大屏幕、高清彩电日趋流行,我国家电生产行业对大尺寸液晶显示板的进口需求快速增长。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国际和国内市场电子及家电产品需求回升,但国内企业的液晶显示板生产技术相对落后,高世代液晶显示板生产的核心技术仍牢牢掌握在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等少数公司手里。由于看重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日韩公司正加紧在国内布局高世代生产线,与国内企业争夺市场先机。一方面,今年8月31日,国内首条高世代线——京东方8代线奠基,同日,

6、日本夏普与南京中电熊猫签署协议,拟在华建立合资公司生产使用第8代玻璃基板的液晶面板。此外,韩国LGD和三星电子也分别计划在广州和苏州或深圳投资设立8代生产线网易:《日韩液晶8代线落户大陆,台厂商抛橄榄枝》,2009年9月10日。。另一方面,日韩企业联合体趋势日益明显,继2007年底松下、日立、佳能宣布合力建立第8代液晶屏生产线后,今年3月三星也表示将和索尼共建第2条合资液晶显示板生产线。日韩企业联合经营使其资金、技术优势都得到进一步放大,国内企业面临的竞争态势将更为严峻。建议(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