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ID:35259195

大小:13.41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3-22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_第1页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_第2页
资源描述: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及反思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材简析:《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在他们的影响下,萨沙也不甘于做弱小者,并学会了保护弱小者。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渗透了培养自信自强人格的思想。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

2、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师:同学们,现在虽然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可老师今天却提前给你们带来了夏天的问候,想听吗?好,那就让我们到夏天的一个森林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吧!(放音乐)师:伴着音乐,我们美美地读读这样几句话,看看夏天的森林带给我们怎样的享受。师:听着这么美的音乐,读着这么美的语言,你们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师:是呀,就在这美好的森林里,就在这甜蜜的一家人当中,发生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的

3、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题目叫《我不是最弱小的》,仔细看老师写课题。师板书课题,注意弱的写法。二、释题问难,感知内容。1、什么样的人是最弱小的?(师小结每个人的看法、理解不一样)2、那究竟什么样的人是最弱小的?这句话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要想弄清这些问题,咱们还得好好读读课文。3、大家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读准词语:闷热掀起滂沱大雨娇嫩纤弱5、那通过初读课文,知道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句话是谁说的了吗?那他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我们还是先看看事情的起因。三

4、、精读课文,感悟体会。1、指读第二自然段。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嗯,一场雨破坏了先前森林里那美好的画面。你从哪儿知道这场雨很大呢?指导朗读。在来得这样快,下得这样急的大雨面前,什么显得尤其重要。板书:雨衣可一家四口仅有一件雨衣,他们是怎么做的呢?谁能找到这一段中有关句子读一读。板书:爸爸妈妈萨沙2、爸爸把雨衣让给妈妈,妈妈又把雨衣让给了萨沙,板书:让读到这儿,你们有什么疑问?(爸爸为什么把雨衣给妈妈,而不直接给萨沙;妈妈为什么把雨衣给萨沙,而不给托利亚)3、萨沙跟你们一样也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你们和萨沙的

5、疑惑归结到一点就是这件雨衣究竟应该给谁?不妨读读36自然段。4、出示句子(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齐读。5、再看他们让雨衣的行为,那你对刚才的疑问怎么看?生交流。6、师小结:看来爸爸认为妈妈比自己弱小,妈妈和托利亚认为萨沙比自己弱小,萨沙成了大家眼中最弱小的人。7、到底什么样的人是比自己弱小的人,什么样的人是最弱小的人,再读对话部分(分角色读)8、萨沙在妈妈的眼里谁也保护不了,是最弱小的人,那他为什么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谁能找到课文有关段落读一读。9、指名读第七自然段。指名回答。板书:蔷薇花你怎么看出来蔷薇花比萨沙

6、更弱小?现在妈妈眼中最弱小的萨沙也能保护蔷薇花了,难怪他会对妈妈说(指导朗读萨沙的话)]10、见到这雨中感人的一幕,你们最想为他们当中哪个人的行为而鼓掌,你们的掌声最想送给谁?(生交流)他们让雨衣的行为又何尝不是一种爱的传递。老师的掌声想送给他们这一家可爱的人。同时,这掌声也应该送给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因为你们也明白了齐读(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四、联系生活,升华情感。1、实际生活中,有没有遇到比自己弱小的人,你又是如何保护弱小者的。2、那你又有没有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和保护?3、师总结:所以,没有绝对最弱小的人,当你

7、竭尽所能去帮助比你更弱小的人,你就已经骄傲地证明了(我不是最弱小的,再一次齐读课题)教学反思:从文本内容上看,课文似乎太简单,学生一读就懂,但通过与文本多次对话,发现这一课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好上,文章虽记述的是一件生活小事,但蕴涵深刻做人的道理:不甘于做一个弱小的人,应做一个心中有爱的人。抓萨沙同妈妈的对话展开教学,重点读懂妈妈的两句话很关键,这两句话实际上帮学生弄清什么人是比自己弱小的人,什么人是最弱小的人。从教学方法上看,一开始不知如何找到文章的切入点进行教学,试教时总觉得把课文嚼得太碎,形散、神也散,通过反复琢磨

8、教材,认为可先提出三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丢下去,再层层深入推进,由表及里地理解人物内心世界,逐一解决那三个问题,收到较好教学效果。不足之处是:1、掌声献给谁设计虽好,但落实得不太到位,掌声鼓得要明白、真挚、发自内心。2、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应感到愉悦,评价时尽量不重复学生的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