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对语感的一些思考

教学中对语感的一些思考

ID:35267496

大小:18.76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22

教学中对语感的一些思考 _第1页
教学中对语感的一些思考 _第2页
教学中对语感的一些思考 _第3页
教学中对语感的一些思考 _第4页
教学中对语感的一些思考 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学中对语感的一些思考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中对语感的一些思考语感是人类创造语言时和语言共同产生的。语感一词已经出现了很多年。顾名思义,语感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觉。在2000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试用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在读中培养语感,这是我国母语教学摒弃前苏联琐碎分析教法,返朴真的重要标志,语感一词在新大纲的提出,为今后的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提供了方向,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指明了道路,是素质教育推广实施的重要方面。一、语感的概念1928年,我国现代教育家夏丐尊所著的《我的国文教授上最近的一信念传染语感于学生》中所说,一般做教师的,特别是国文教师,对于文字应该比学生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对于文学应有灵敏的感觉,姑且名这

2、感觉为语感。这是资料上最早提出语感一词的学者。方熔老师认为读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语感,积累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那什么是语感呢?笔者翻阅大量资料,取各家所长,结合自身体会,认为:语感是一种对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迅速的、直接的感觉,是一种不经过细致的逻辑分析,而依靠自己的阅读和听话,依赖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自身敏锐的心理活动直接感知和了解话语能力。简单来说就是人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能否对语言和文字产生语感,关键看个体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是否理解,并产生具有自身特点的感觉。二、语感的性质语感有很多性质,从语感这些性质我们可以体会到训练语感的必要性。1.语感的直觉性人对语言的把握,主要是凭感觉,

3、这种感觉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直觉:读文章往往会觉得某句不通,某个词用得不准,某句话是多余的,某一句话非常优美听人说话,或听出明褒暗贬的,或听出弦外之音的,或听出针锋相对的,或听出不屑一顾的这些识别和感受,既没有通过语法的检验,也没有通过逻辑推理和理性分析,甚至说不出哪个词语使用不当或某个语法不规范的句子到底错在哪儿,这就是直觉性。直觉性主要体现在对语言对象能迅速作出真假、美丑、善恶、是非的判断,这种判断毋须通过理性的分析,便可以对言语对象的不形式和意义产生敏锐的感受和领悟。直觉性的特点是:人脑对于新现象、新事物、新问题的刺激产生反应、思维的结果极快,无法对思维的过程作出逻辑性的解释。2.语感的

4、模糊性语感的模糊性是人脑的思维能力决定的。人们可以不暇思索地用语言表达思想,从一个词一句话看出整篇文章的感情色彩,从开头即预测出整个语段的趋向,在一瞬间辨别词义的细微差别和感情色彩,在话音未落时即想出应对的语句。人们的这种能力,凭的是语感的模糊性。例如:大树、严厉、凶恶这些词汇,不查字典,我们谁都说不出它的含义。但中小学生能顺利地在阅读中理解它们,运用它们,这是模糊性地具体体现。3.语感地主观性语感能力因人而异,它与语言感受者地知识经验和思维品质相联系。虽然语感地产生迅速、敏锐、丰富,但这种感觉和能力不是凭空产生,与生俱来的。它的产生需要丰富的生活经验,丰富的知识积累,众多的信息储存,一定

5、的文化素养,而这些制约语感的因素,表现在个体上并不相同,相同的刺激物在不同的感受者身上产生的感觉是不尽相同的。如同样一句话雨沙沙地下,淋湿了我的衣裳。在诗人眼中,这是诗化的语言,有一种美的意境,在刚学会这几句话的人来说,这和雨打湿衣服的意义并无两样,这就是语感的主观性。随着知识的增加,主观性的语感将向着高层次体会螺旋上升。4.语感的可塑性语感的可塑性指的是同一个体的语感在不同因素的影响下,可以发生改变,这种改变的推动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因,是个体本身的知识、能力、信息得到了增加,促使语感向高层次正确性推进。其次是外因,是老师通过对学生的训练、强化知识点或知识面在个体头脑中的刺激,使他们对

6、语言的揣摩,识别,比较能力得到较大进步。如建立防火墙这一词语,随着人知识的增加,有一个由不懂到懂的过程;如通过训练,面对一道阅读题,学生可以很快地根据要求找到答案,通过指导面对一首诗,学生可以由读得僵硬、结巴,到读得流利有感情。因此,语感的培养可以从内因和外因同时入手,渐进式推进,在这个过程中,要反反复复地对语言材料进行感受和领悟,反反复复地进行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并沉淀社会、自然、人生的经验,这样,学生对言语的感受就会由肤浅、狭窄、迟钝,走向深刻、全面、灵敏和迅速。这恰恰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5.语感的实践性语感的实践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1口语交际2作文。这是语感能力高低的具体表现

7、。有很多人无法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进行口语交际,如有的人说话就象茶壶里煮饺子有话说不出,有的人说话滔滔不绝对答如流,有的人妙语连珠,有的人问一句答一句。有的人一语中的,有的人言不对题。这是语感在口语交际中的表现。作文能力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语感的强弱,因为,写作所涉及的遣词造句,感情把握,动作、语言、神态的各项描写,无不与作者的语感有关。因此,在培养语感时,必须注重语感的实践性。6.语感的非量化性语感的非量化性包含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