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_1

教科版: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_1

ID:35267572

大小:12.7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2

教科版: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_1_第1页
教科版: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_1_第2页
教科版: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_1_第3页
资源描述:

《教科版: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_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科版:蜜蜂引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7个生字,会写7个及一个词语。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不同用法。3.初步培养学生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优秀品质。教学重点:1.认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及1个词语。2.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不同用法。教学难点:了解“蜜蜂怎么会引路”的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列宁的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些什么?(相机将同学提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写到黑板上)(1)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2)列宁的家在哪里?(3)他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自读课文,读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2.检查生字情况。(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大家一起读一读,同位两人互相交流一下你的识字方法。(2)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采用齐读、个别读等多种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3)利用生字卡片,让学生开火车读生字。(4)课件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采用齐读、个别读等多种方式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三、引入新课。列宁想要找到养蜂人,首先要弄清养蜂人的家在哪里,下面我们就跟列宁一起去找找养蜂人的家究竟在哪里。四、学习新课。1.边读边思考: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养蜂人的

3、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4.看图分析,弄懂位置关系。第二课时教学流程:一、研读第三段:1.引入:列宁究竟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家呢?课文哪段说明了这点?(第三段)2.指名读,思考:这段共有几句话?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好?你读懂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用“-----”划出你觉得好的词语或句子,说出好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师随机板书:一边走一边看仔细观察二、研读第四段:1.引入:列宁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判断,终于找到了养蜂人的家,那么他们见面后会说些什么呢?(出示幻灯图片)2.看图,想想图上画的是谁?他们说些什么?想象说话。自由发言。3.师示范对话,说说老师用什么语气读养蜂人的话?4.

4、理解“惊讶”,养蜂人为什么会惊讶?5.指导朗读此句。6.列宁是怎样说的呢?谁来试试?7.理解“向导”,用亲切、风趣的语气笑着说。8.同桌练习对话,试着带表情、动作去读。七、总结全文:1.课题是“蜜蜂引路”,可是蜜蜂真能引路吗?其实蜜蜂采完蜜就回蜂巢只是一种本能,它并不知道列宁利用它带路,所以,在这里“蜜蜂引路”其实是列宁的一种幽默说法。2.(指板书)列宁通过仔细观察蜜蜂,找到了养蜂人的家(边说边划箭头),所以,他称蜜蜂为“向导”(板书:向导)。3.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学到了列宁细心观察,爱动脑筋的优秀品质,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学习、生活中都能做到细致、认真、多动脑筋。板书设计:蜜蜂

5、引路列宁——仔细观察蜜蜂——找到养蜂人课题:文彦博洞中取球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故事,懂得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2.认识要求认识的10个生字,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增识汉字.教学难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朗读体会文彦博机智、聪明和善于思考得性格特点。教学准备:课文插图的挂图。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1.初读感知。让学生选择自己习惯的方式初读课文,说说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2.再读体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共读课文,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和人物的语言动作及神态。3.表演体验.鼓励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尝试表演,体验人物角色.师生共同评价,重点体会在其他人都无法解决问题的情

6、况下,文彦博世怎样开动脑筋想法的.4.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交流识字方法.5.实践活动.收集古今中外善于动脑、善于思考而解决问题的事例的有关资料,在班内交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