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君子文化和立言传统

先秦君子文化和立言传统

ID:35271531

大小:76.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22

先秦君子文化和立言传统_第1页
先秦君子文化和立言传统_第2页
先秦君子文化和立言传统_第3页
先秦君子文化和立言传统_第4页
先秦君子文化和立言传统_第5页
资源描述:

《先秦君子文化和立言传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春秋君子文化和立言傳統過常寶摘要春秋時期,新的意識形態開始出現,巫史也不再獨享文化話語權力。造成種文化突破的是所謂“君子”。“君子”的文化品質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禮儀或文獻修養,這些來自傳統宗教的知識,賦予君子以話語權利;二,立言於世,即對舊的宗教話語進行的新的闡釋,這使得君子成為新文化創造者。“立言”的標誌是“徵引”。文獻、歷史和儀式制度,是“君子”話語權力的三個來源。因此,君子是同時具有一定宗教修養和政治道德理性的世俗賢人,他們所代表的理性精神和人格理想,成為新的社會價值標準。君子文化,是國家宗教和士人

2、文化的過渡階段,它為以孔子為代表的士人文化奠定了基礎。關鍵字君子禮儀立言徵引春秋時期,貴族士大夫們經常稱引《詩經》、《周易》、《尚書》,這反映文獻典籍、禮樂知識等已經開始從國家宗教中剝離出來,成為普世價值,而巫史也不再獨享文化話語權力,某些貴族士大夫已經有了分享、甚至主導社會話語的能力。但從《左傳》等書看來,稱引《詩》、《書》、禮、《易》的記載固然不少,而人數卻很有限,只是職官中的少數人,因此它不能證明所謂官師政教合一的制度。擁有文獻和禮樂修養的人被稱為“君子”。君子,不是以其政治經濟地位來定位的,也不具有自由

3、知識份子的身份,它是作為一種文化品質被認定的。“君子”的標誌,除了文獻禮儀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立言於世。春秋君子文化,是國家宗教和士文化的過渡階段,它對中國傳統文化觀念的形成,對奠定春秋戰國之際的哲學思想,都有著很重要的意義。本文即討論春秋君子文化的形成、內涵、表徵及其意義。一今文《尚書》之《酒誥》、《召誥》有“伯君子”或“百君子”連稱,孫星衍引鄭玄注為“王之諸臣與群吏”、“謂大夫以上”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下冊,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400頁。。《無逸》中,周公要求“君子”能“知稼穡之艱

4、難,……知小人之依”,顯然也是泛指貴族臣僚。春秋時依然如此。昭公六年,楚公子棄疾如晉,在經過鄭國時下令“禁芻牧采樵,不入田,不樵樹,不采蓺,不抽屋,不強匄”,並誓曰:“有犯命者,君子廢,小人降。”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第四冊,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第1278-1279頁。其中的“君子”指的就是貴族官員。《詩經》中“君子”一詞擴展為四個方面的含義:一,天子、君王;二,貴族、官員、富人、主人;三,情人或丈夫;四,有才有德的人池水湧、趙宗來:《孔子之前的“君子”內涵》,《延邊大學學報》1999年第1期

5、。。導致這一擴展的原因,一是時代的發展,一是《詩經》所表達的社會面更為廣泛。“君子”在《詩經》裏雖然主要還是表達貴族身份意識,但它也被用來表示敬愛之情。由貴族而擴及敬愛者,這是“君子”一詞在春秋社會的一般含義。但在春秋賢人話語和當時的史官文獻中,“君子”又開始有了特別的內涵:一方面它被賦予了濃厚的價值判斷的意味,另一方面它又可代表一個正在崛起的新的文化精英陣營。在《左傳》中出現的180多處“君子”中,除了偶然有表示貴族身份的例子外,大部分“君子”11的用法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種情形:一是藉以樹立某種社會人生理想,

6、二是用以稱讚當時的賢人,三是用以發表對史事的評論。《左傳》往往以“君子”來表明某種人格理想和行為準則,這類情形約有二十多處,所涉及的內容較為廣泛。如桓公五年,鄭莊公曰:“君子不欲多上人,況敢陵天子乎!”文公十五年,魯國季文子曰:“君子之不虐幼賤,畏於天也。”襄公二十五年,大叔文子曰:“君子之行,思其終也,思其複也。”襄公三十一年,北宮文子曰:“故君子在位可畏,施捨可愛,進退可度,周旋可則,容止可觀,作事可法,德行可象,聲氣可樂;動作有文,言語有章,以臨其下,謂之有威儀也。”等等,這些例子主要是借用君子來闡明理想

7、狀態下的禮儀規範、行為方式或者人格理想。又,襄公二十四年子產曰:“僑聞君子長國家者,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名之難。”昭西元年子產曰:“僑聞之,君子有四時: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修令,夜以安身。”昭公四年渾罕曰:“君子作法于涼,其敝猶貪。”這些例子大多說明在行政謀事時所應該遵循的原則,而“君子”就是踐行這些原則的楷模。“君子”在《左傳》中還用作對當時賢明人物的評價,這樣用法約三十處。如僖公十五年,晉君為秦國所俘,晉臣對秦君談到國內的情況時,以君子和小人對舉,稱“小人戚,謂之不免;君子恕,以為必歸”。僖公二十六年,魯

8、國展喜答齊王問時說:“小人恐矣,君子則否。”這兩處的“君子”都特指本國有見識、知禮儀的貴族,與貴族中的“小人”相對,強調的是見識、修養等個人品德。此種用法還見於襄公二十九年:季劄適衛,對衛臣蘧瑗、史狗、史鰍、公子荊、公叔發、公子朝等有好感,就說:“衛多君子,未有患也。”襄公三十年,季武子以“朝多君子”論晉國的趙孟、伯瑕、史趙、師曠、叔向、女齊等人。那麼,具有什麼樣品質的人才能被稱為“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