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35《登高》说课稿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35《登高》说课稿

ID:35338773

大小:6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23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35《登高》说课稿_第1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35《登高》说课稿_第2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35《登高》说课稿_第3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35《登高》说课稿_第4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35《登高》说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35《登高》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登高》说课稿一、说教材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主要鉴赏唐代诗歌。唐诗代表着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唐诗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巍峨的丰碑,它镌刻着无数熠熠生辉的华丽篇章。《登高》这「首诗选自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在《登高》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杜甫的一些诗,对杜甫也有了一些了解,学生懂得了一些鉴赏诗歌的门路,有助于学习杜甫七言律诗《登高》。根据教学大纲中高中语文教学应“让学生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人杜甫及其生平经历2、把握人物形象,挖掘和探究诗歌的主要意象;(-)过程

2、与方法1、通过诵读把握诗中的人物形象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景、境、情的关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体验。诗歌鉴赏的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如何在反复吟诵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立体的、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人的内,在情思。2、理清诗中景、境、情的关系。教学设想在一节课的吋间内解决以上问题,并且学完以后能熟练背诵这首诗。二、说教法这课的教学,就教而言,主要采取如下方法:1、吟诵法。根据诗歌讲究韵律和节奏的特点,通过反复吟诵,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使其进入诗歌的情境,把握作者的情感。2、引导法和点拨

3、法。具体到诗歌《登高》的鉴赏中,由于学生接触文本的吋间有限,知识积淀和人生经历有限,理解诗人的悲社会之秋、国家之秋存在困难,但对人物形彖还是能把握住的,所以引导其从形象入手,分析情感、意境。3、讨论法。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针对文本这个平台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的过程。是让学生喜欢语文课的途径,所以要给学生自由、平等、民主的空间,让语文课成为他们发表个人见解的舞台。只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参与讨论,平等对话,才能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灵感,•才能使其喜欢语文课。三、说学法本课,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学习:1、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诗•歌贵在吟诵,通过反复的朗读,学

4、生可以集屮注意力,而美国著名学者皮尔斯曾经说过后现代吋代最缺乏的是注意力,体会和领悟诗歌的咅乐美。针对高二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可进行默读,通过潜心把玩,发挥自己的形彖思维和逻辑思维,体会和把握诗歌的深层意蕴。2、粗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其实就是采取粗读的方法,整体感知。但《登高》这首诗意蕴极深,还应通过仔细揣摩、深入探究即精读才能更好地走入文本、跳出文本。3、运用网络环境进行小课题研究。其根据是新课标屮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新的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课后以杜甫为专题,充分运用

5、多媒体和网络环境进行个案小课题研究,培养学生求知欲望和真正的主动意识、成功意识以及失败意识。四、说课堂教学秩序一、关于新课导入课前准备: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导语:二、关于新课传授过程(一)四读诗歌1.教师范背诗歌,学生注目。此设计意在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诵背把学生带入情境Z中,让学生对《登高》一诗的情感基调有个感性的整体认知,有助于学生品味诗歌的咅韵美,此为情读。2.教师范读,学生默读。此教学设计冃的在于进行诵读指导,让学生注意诗歌的字音、节奏、节拍、韵脚,体味本诗音韵低沉,回环的原因,此为音读。1.学生自由朗读后结合注释默读。此教学设计本着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宗旨,目的是

6、让学生思考,领悟诗歌的大意,此为意读。2.读诗歌,有利于实现大纲目的屮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诵读能力,体味诗歌的音韵美。(二)探讨最、境、情的关系此教学设计的依据是新大纲屮学习目标应培养学牛•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根据新课标分层推进的原则进行教学,具体到诗歌教学,就是本着学生应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和情感的原则,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进行学习。为此,本着先易后难、分层推进的教学原则,全课我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用一个字來概括全诗的情感基调,该如何概括?此教学设计是从新课标要求的文学作品应先整体感知,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出发进行的设计,其答案是一个“悲”字。第

7、二个问题是: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悲”,诗人“悲”什么?此问题设计顺势而出,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考虑到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时,由于思考时间、阅读经验、知识积淀有限,估计大多数学生只会理解到悲自然之秋,生理之秋,而理解到社会之秋、国家之秋这个层面存在困难,因此,我先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自然之秋、生理之秋的基础上,再进行必要及时的点拨,结合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诗人悲社会之秋的情怀。具体到《登高》这首诗,不论学生如何思考第二个问题,无外乎从悲自然之秋、生理之秋、社会之秋这三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