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35《登高》教学设计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35《登高》教学设计

ID:35338824

大小:59.5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23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35《登高》教学设计_第1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35《登高》教学设计_第2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35《登高》教学设计_第3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35《登高》教学设计_第4页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35《登高》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35《登高》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材分析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主要鉴赏唐代诗歌。唐诗代表着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唐诗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巍峨的丰碑,它镌刻着无数熠熠生辉的华丽篇章。《登高》这首诗选自高屮语文课本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在《登高》Z前,学生已经学习过杜甫的一些诗,对杜甫也有了一些了解,学生懂得了一些鉴赏诗歌的门路,有助于学习杜甫七言律诗《登高》。根据教学大纲屮高屮语文教学应“让学生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人杜甫及其生平经历2、把握人物形彖,挖掘和探究诗歌的主要意象;(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把握诗中

2、的人物形象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理清景、境、情的关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体验。诗歌鉴赏的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如何在反复吟诵•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枯燥的、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立体的、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人的内在情思。2、理清诗屮景、境、情的关系。课时安排:一课时教法、学法指导:1、吟诵法。根据诗歌讲究韵律和节奏的特点,通过反复吟诵,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使其进入诗歌的情境,把握作者的情感。2、引导法和点拨法。具体到诗歌《登高》的鉴赏屮,由于学生接触文本的时间有限,知识积淀和人生经历有限,理解诗人的悲社会之秋、国家之秋存在困难,但对

3、人物形象还是能把握住的,所以引导其从形象入手,分析情感、意境。3、讨论法。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I'可针对文本这个平台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的过程。是让学生喜欢语文课的途径,所以要给学生自由、平等、民主的空间,让语文课成为他们发表个人见解的舞台。只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参与讨论,平等对话,才能有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灵感,才能使其喜欢语文课。教学过程:一、导入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

4、。这时,一位老人踽踽独行,朝山上走来。他衣衫褴褛,老眼浑浊,蓬头垢面,步履蹒跚。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二、作者介绍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杜甫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

5、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屮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

6、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Z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己超出文艺的范围。作品有《杜工部集》。“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屮,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

7、的同情,对官吏给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才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三、解题:此诗是作者在代宗大历二年(767)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无心游赏,触景伤怀,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感慨。四、文本分析让我们来分析分析这首诗歌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