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己学堂期末论文 --探问“己学”—读《“己学”发略:本体的综合构造与儒家的生命哲学》

中华文化己学堂期末论文 --探问“己学”—读《“己学”发略:本体的综合构造与儒家的生命哲学》

ID:35357680

大小:100.3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3-23

中华文化己学堂期末论文 --探问“己学”—读《“己学”发略:本体的综合构造与儒家的生命哲学》_第1页
中华文化己学堂期末论文 --探问“己学”—读《“己学”发略:本体的综合构造与儒家的生命哲学》_第2页
中华文化己学堂期末论文 --探问“己学”—读《“己学”发略:本体的综合构造与儒家的生命哲学》_第3页
中华文化己学堂期末论文 --探问“己学”—读《“己学”发略:本体的综合构造与儒家的生命哲学》_第4页
中华文化己学堂期末论文 --探问“己学”—读《“己学”发略:本体的综合构造与儒家的生命哲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华文化己学堂期末论文 --探问“己学”—读《“己学”发略:本体的综合构造与儒家的生命哲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期末论文题目探问“己学”——读《“己学”发略:本体的综合构造与儒家的生命哲学》学院法学院专业法学学生姓名陈进学号2015141061009年级2015级指导教师麻尧宾7中华文化己学堂期末论文7中华文化己学堂期末论文探问“己学”——读《“己学”发略:本体的综合构造与儒家的生命哲学》法学院陈进2015141061009【摘要】:“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出自《论语•宪问》始发出“己学”一词。“为己之学”乃儒学之实践性格,阐发其词义,便是以关注自我涵养提升自我修行为着落点。“己”便是“自我”,自我即一个本体。己斋先生所传之己学乃承续儒家传统的本体论说,统摄南宋以来主物、主心、主理的各派为己

2、之精神,创立以“己”为本体,“理”“物”“心”不即不离,浑然一体,上达宇宙本体,下致人伦日用的一门即本体即功夫即警戒的超融意义的新儒学学派。引自百度词条之“己学”以“一己遍照”为统摄搭建出“一本万殊”。【关键词】:己学;本体;中西己哲学;一己遍照;一本万殊一自混沌天地被劈裂开始,人类便不断发出追问,追问宇宙力量之源,追问人之所来。如先生介绍,西方之答,在自我意志的一面先后经历了自然本体论、神明本体论、人文本体论三个阶段。余曾对近代大学制度之起源做过整理,在此过程中发现,作为中世纪大学代表、欧洲大学之母——巴黎大学,从其依靠教会教皇凭借教会附属学校的身份兴起到其最终屈从于世俗皇权的过程正是

3、西方自我意识发展的映射。此外,以物为源和以理为源的学说亦围绕“自我”这个本体对追问发出回应。然而在其做出回应的过程中,注重“观解”和“殊相”,始终围绕宇宙之大宗,希望身外之物得到回应,如先生之言为“知识义的‘求’”。中国哲学则不然,其以“反求诸己”为核心义,贯彻于中国传统文化脉络,7中华文化己学堂期末论文譬如追问时间之短长,古诗中便有“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出自《杂诗》,晋代诗人傅玄著之答,诗人以反求诸“我”之志来回应时间长短,此为殊相面的解;有“志士”及“愁人”之分,亦构建起两个共相,反求诸“愁人”(我们)之消极虚度联系志士之积极惜时来回应为何时日有长短之分。由此我们可知,中国哲学更

4、注重“觉解”和共相,将殊相之个体统摄至共相内,对追问的回答由内而外。因此先生有“此本体若存,则道理自明”之解。麻尧宾.“己学”发略:本体的综合构造与儒家的生命哲学[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6.由此之较,可以明了,若直接移植西方哲学之本体来回应我国社会中的种种现象,则其在以中国传统哲学为根基搭建起来的体系中是难以存活的。中国传统己哲学力求将宇宙的本体向人伦日用的人生面无限之贴近,作“人生化”扭转,麻尧宾.“己学”发略:本体的综合构造与儒家的生命哲学[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7.以达自力之律。然从先生之文章中所证,我们亦可明了这一趋向面对宋

5、明理学主张的他力之律时陷入困境。由此我们发出新的追问,何以突破这个壁垒呢?在尝试回答这个追问以前,我们在此总结前文之述,即己学所言之本体必非绝对化之对象,亦不止于人生面的本体,其以一己承纳天之性,本体褪尽杂冗,既有天理的沉潜又自在独立,感物而发生。二传统己哲学中向有“物本论”、“心本论”、“理本论”之争:物者,材料、气质也,以龙川、水心先生为代表,统摄于“以礼(法)节欲”;心者,功能、活动也,以象山、阳明为代表,统摄于以“逆觉体征”为纵贯的系统;理者,秩序、条理也,由伊川、朱子挚起,统摄于以“顺取之路”为横摄的系统。此三家各执其物本、心本、理本之论阐述自我修行。在课堂学习中,己斋先生曾辨

6、析各派学说之短长:主心本论之学说代表阳明心学,将本心充分放大,以“致良知”为核心强调豁然明朗的顿教法门,然又过于注重自我本体内在心性的自由,过分夸内在心性的道义而易忽视客观事物之存在;主理一派学说代表朱子理学,以渐教法门的实在性见长,其“理一分殊”之观念赋万物各有其理。然其理论之完备使人之欲望紧紧被压制,这一点我们以往所学中都有了解不再赘述。再者,我们亦可尝试7中华文化己学堂期末论文将其学说贯彻到具体的人身上,则人之所思所想即为“心”之显,人的血肉之躯即为“物”之显,人所循之秩序条理即为“理”之显。据此我们可清楚的感受到三者都是人的一面,且都不能完整的表述作为本体的一个人。由上所知,三家

7、之说无法单独完整本体的阐述。三为了突破前述学说的局限,己学尝试重新构造本体之貌继而搭建出“一本万殊”。就此我们先尝试做“本”字解。前文中我们不断的使用“本体”这个概念,那本体究竟是何物呢?这就要回溯至宇宙的源起,“宇宙之谓宇宙者:时间性的纵观轴与空间性的横贯轴中的落定”,麻尧宾.“己学”发略:本体的综合构造与儒家的生命哲学[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2):8.宇宙之延展即成之。再次我们不禁又发出追问,宇宙何能延展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