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物质及变化教学设计

化学物质及变化教学设计

ID:35358182

大小:67.1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23

化学物质及变化教学设计_第1页
化学物质及变化教学设计_第2页
化学物质及变化教学设计_第3页
化学物质及变化教学设计_第4页
化学物质及变化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学物质及变化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化学物质及变化教学设计一、所在教材中的位置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笫二章二、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标》关于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内容标准为: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认识酸、碱、盐在溶液中的电离,通过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三、教材内容分析1.本章内容与前后知识的关系本章对初三化学和高中化学具有重要的衔接作用。本章知识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在初中化学屮找到它的“根”。本章内容与后续章节的关系

2、:物质的分类为后续元索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打下了方法的基础。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属于进一步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科工具,是学生深入认识化学反应本质的基础性知识2.本章结构分析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心化学物质2化学反应2纯净•物a混合物3离子反应t复分解反应tW换反应七分解反应!•化合反应t氧化还原反应t分类方法的应用P四.学生情况分析初屮学生己知道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能够生成气体、沉淀和水,在必修模块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认知,将学生对物质的反应由宏观引向微观,上升到离子的层次,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微粒观”。这为我们在以后的选修模块《化学

3、反应原理》学习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沉淀的溶解平衡打下基础。氧化还原反应使学生对反应的认识从宏观进入微观,提供了认识物质化学性质的视角和方法,丰富了实现物质间转化的途径。这章节的学习为学生高一《必修2》简单原电池反应的学习及高二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系统深入学习电化学(包括原电池和电解的原理)打下基础。对氧化还原的学习和认识,在两年内分三次层层递进,因此高一必修1的教学应为后面课程的学习留有余地,埋下伏笔。四.教学设计第一节物质的分类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掌握“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4、这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3)初步了知识与能力解分散系概念;初步认识胶体的概念,鉴别及净化方法;了解胶体的制取方法。(4)认识胶体的概念和其他的一些重要性质,初步了解胶体的实际应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胶体的制备和性质,特别是胶体的光学性质的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独立实验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比较等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2)通过实验、联系实际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2.重点及难点(1)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5、(2)胶体的概念及其性质3.教学策略与程序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展示图书馆书籍摆放图片商场物品图片问题:图书和物品都是如何摆放的?观看图片思考讨论::图书和物品都是分类摆放的为新课作准备,激发学生思考课提问:请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知识,还能列举一些应用分类法的例子吗?[过渡]其实分类方法不但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碰到,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也普遍存在。互相交流、讨论、作答紧扣生活,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教学教师活动学工活动设计意图过程提问:在初中化学中我们学习过将回忆、交流、作答复习旧知元素、物质以及化学反应如何分识,学习新类?知识。新提问

6、:书上介绍了两种分类方法,哪自学:阅读课本21页一种是釆用多种分类方法?哪一种是采用再分类的方法?它们的名称各是什么?学生冋答并列出关系图课教师列出关系图与学生交流不同点,讨论哪一种更准确发言,思考提问:课后实践第2题同学质疑,讨论教请同学在黑板上写在活动屮老师提示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同学总结要点发现问题,分类方法:1、交叉分类解决问题。学总结:老师补充法;2、树状分类法。[得出结论]分类并没有唯一性,它会根据分类演示:展示丸C1溶液,泥水悬浊液,植物油和水的混合振荡溶液并提问哪种是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标准不同而不同。提问:建立分散系、分散质、分

7、散剂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的概念答提问:对分散系进行的分类是交叉分学生在课本上找到具体类法还是树状分类法?概念结合所学知识冋答:交提问:根据分散质或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它们之间有儿种组合方式?用列叉分类法表法表示出来分为小组,每组列出一种,与课本上的图对比的演示:展示Fe(OH)3胶体和NaCl溶液,并且过丁达尔现象来区别,引优缺点,是否有遗漏入胶体的概念,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见过提高学生的胶体,是否观察到过丁动手能力请同学操作渗析实验,达尔现象通过丁达尔效应和渗析现象理解同学观察对比胶体与溶让学生知胶体的概念,了解胶体的分类,液的不同现象道科学就在填写课本

8、表格身边,激发胶体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与趣闻阅读课后材料兴趣第二节离子反应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