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庄子》与自由

浅谈《庄子》与自由

ID:35383447

大小:58.4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24

浅谈《庄子》与自由_第1页
浅谈《庄子》与自由_第2页
浅谈《庄子》与自由_第3页
浅谈《庄子》与自由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庄子》与自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庄子》与自由《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为战国早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庄子》一书中包含了许多庄子思想哲学,可基本概括为:求自由、尚自然、轻名利、重生命、蔑权贵、倡无为、安时处顺、卓然独立。在读完郭庆藩的《庄子集释》后,我发现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庄子的自由思想,从个人到社会,从外在到内涵,庄子对自由的阐述贯穿了整本书,感悟很深。庄子的白由思想内涵丰富,我粗略把它归纳为“无君”、“无为”、“无己、无功、无名”、“不惧死”四个方面加以探讨,这是我读完《庄子》一书之后,对《庄子》自由思想最有感触的四个方面,下面就來一一进行论述。一、庄子

2、自由思想之“无君”庄子自由思想的第一个体现是倡导“无君”。君主是一个封建吋代约束、压迫的重要标志,庄子对白由的追求就是从否定这个社会最高的统治者开始的。《庄子•齐物论》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梦饮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Z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又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君乎,牧乎,固哉!丘也,与女皆梦也。”意思就是说,清醒的人尚且老觉得自己身处梦境之中,感到困惑,而愚昧的人却老觉得自己什么都懂,像君臣等级制度、尊卑制度等都是梦境中的,现实中这种君臣制度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在庄子

3、看来,梦与醒,无法分辨,君与臣也没有界限。并且他认为孔子固执浅陋极了,一直都生活在梦屮,却还没有要觉醒的样子。孔子所奔走呼号的“君君,臣臣”其实都像是一个梦境,醒來之后全都是相反的,所以现实的君主等级制度的合理性和神圣性很值得怀疑。庄子认为只有无君主无臣下的社会才是快乐自由的,所以在《庄子.至乐》中,有这样一段话:“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泛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意思是,人一旦死了,在上没有国君的统治,在下没有官吏的管辖;从容安逸的把天地的长久看作是时令的流逝,即使南面为王的快乐,也不可能超过。庄子觉得没有任何

4、的责任义务,没有任何的政治约束才一是真正的自由快乐。庄子的这种思想,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也许会稍显激进,不合纲常伦理,但在我看来是极其有道理的,人的一生,应以自己为主角,为何要侍奉他人,俸他人为王,一心一意扶持他人的王国,为他人劳碌奔波,这种制度的压迫是不合理的。另外,在现代人人平等的观念下,庄子的思想更是显得科学,我们现在所讲求的自由也正是一种身份的自由一一职业无贵贱,地位的口市一一工作外没有等级差别,思想的自市一一不愿被制度所牵绊……这些都是庄子“无君”思想的具体体现,在庄子所处的年代,有君主、有纲常伦理、有责任义务就意味着身份的不自由,地

5、位的不自由,思想的不自由。二、庄子自由思想之“无为”庄子自由思想第二个体现就是倡导“无为”。《庄子•天地》有这样一段话「'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王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庄子认为即使有了君主,他们治理天下也应当是无为而治,因为在庄子看来天下万事万物都是随“道”而生,依“道”而化,无为既是自然的特性,也是人类的根本。《庄子.应帝王》中还这样写到:“南海之帝为愉,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愉与忽时相与遇于混沌Z地,混沌待Z甚善。像与忽谋报混沌Z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

6、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为报一饭之恩,却最后导致了混沌的死亡,所以庄子说仁义道德,政治制度就是对人性本然的破坏。我觉得这个观点还是有偏颇的,无论是从“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观点出发,人的社会化,都得有社会规范、社会制度的制约与约束才能避免偏离正道,造成社会混乱。一方面,如果持“人性本恶”的观点,那么想通过后天的洗礼使人从善,就必须制定出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通过制度的压力來使恶性得到压制,善行显露岀来。相反,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那么恶性变本加厉,社会将不得安宁。另一方面,如果是“人性本善”,人在社会交往的过程

7、中,会因为各种各样的诱惑,产生恶性的行为,或者因为环境的恶劣,人的善良本性受到打击,恶性就会显露,这个时候还是需要社会制度、社会规范、社会公德来进行制约,社会才能安定,否则人的恶性自由发展,会导致社会混乱。三、庄子自由思想之“无己、无功、无名”庄子自由思想的笫三个体现是“无己、无功、无名”了。《庄子.逍遥游》中庄子答惠子曰“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告

8、诫惠子不要被外物所困扰,应正确处理物我关系,取消物我对立,使万物处于一种自由兴发的自然状态。因为只有做到“至人无己”,也就是主体自我与自然万物处于一种和谐自然物我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