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

小学生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

ID:35437861

大小:56.4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24

小学生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_第1页
小学生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_第2页
小学生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_第3页
小学生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_第4页
资源描述:

《小学生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小学生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小学生亲社会行为及其培养[摘要]亲社会行为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亲社会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本文从影响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生物因素、社会认知因素、环境因素出发,提出了培养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策略。[关键词]小学生亲社会行为培养策略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亦称儿童的社会化,它是在个体与社会群体、集体、个人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性的发展促使学生掌握社会经验和社会关系系统,包括掌握参加社会生活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善于自我调节,掌握交往技能等等。儿童从一出生便处于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

2、之中,当他开始对母亲的爱抚报以微笑或动作时,社会性行为就开始表现出来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生活范围日益扩大,社会经验日益增多,其他社会性水平也日益提高,进入小学后,小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学校学习并掌握各种社会行为准则与社会经验,而且通过各种集体活动和同伴交往发展了各种社会技能。因此,小学时期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耍时期,教育者必须重视这一阶段的教育。一、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内涵亲社会行为是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如助人、分享、谦让、合作,自我牺牲等。这种行为有两种具体的情况:一种是市利他主义引起的,即只关心他人的利益而不考虑自己的利益,自愿帮助别人而不期望得到任何回报,

3、甚至没有要做好事给他人留下好印象的想法;另一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有所企图地帮助他人的行为。不管其是否有目的,也不管其目的如何,这两种情况都对他人对社会有利,都属于亲社会行为[1]。在一般的社会准则屮都鼓励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因此,在社会的要求和强化下,随着年龄的增加,小学生的亲社会行为一般都会随之增加。综合近期该领域的研究成果,我们不难总结出儿童认同的亲社会行为大致可分为:①调节行为(谦让、幽默、鼓励、赞美等调节他人的情绪,使Z改变不良状态的行为);②帮助行为(捐赠、合作、紧急或非紧急情况下的物质,体力等援助性行为);③分享行为(将自己的物品、机会等给予他人的共享性行为)

4、;④利他行为(只顾他人利益,不考虑行为代价,不图任何回报的无私行为);⑤习俗行为(微笑、问好、和颜悦色等礼貌行为);⑥包容行为(团结他人,邀请他人参加群体活动等吸纳性行为);⑦公止行为(主持止义、见义勇为、在朋友遇到麻烦时挺身而出等支持性行为);⑧控制行为(终止他人的打架、漫骂等不友好或攻击性的行为)[2]o二、影响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因素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年龄年龄实际上是一个综合因素,心理学家Z所以对年龄这个因素感兴趣,主要是想弄清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与年龄之间的关系。一般认为儿童的亲社会行为随年龄的增长也呈增长趋势,但涉及不同

5、的年龄段和不同的行为种类,情况乂有所不同。林崇德[3]的研究认为:亲社会行为在幼儿期逐渐增加,6-12岁增长显著,产生年龄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儿童社会信息加工能力的增长,社会责任感及提供亲社会行为的能力和知识的增加有关。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亲社会行为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斯陶布认为儿童的助人行为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并且有其他儿童在场时会由于恐惧的减少而增加助人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年龄在5岁至12岁的儿童来讲,5岁至8岁期间的助人行为是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的,而9岁至12岁期间的助人行为是呈下降趋势的。斯陶布认为,助人行为下降的原因z—•是年龄较大的儿童担心由于率先采取行动

6、而受指责。(二)生物因素冃前一些研究表明,攻击性行为倾向与雄性激素水平有关。不仅人类如此,在关于动物的研究中也发现,雄性动物在受到威胁或被激怒时,比雄性更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男女儿童在攻击性上的性别差异。岑国桢[4]研究儿童的分享观念,认为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孩显著优于男孩。以合作为例,耐特等人的研究发现,男女儿童在合作和竞争的价值认识上存在明显差异。一般來说,女孩倾向于选择合作,男孩倾向于彼此间的竞争。在合作的行动方式上,男女儿童之间也存在不同,女孩更多善于通过彼此间言语的交流,沟通和协商以达到合作的冃的,而男女则更多是通过身体动作来

7、实现的,言语交流和对较少。在曾屹丹[5]在实验观察屮发现,男女孩子之间亲社会行为的差异并不是按“完”,“无”的分野方式进行的,男孩在对待一些重要事件(如困难或者复杂的任务)时比女孩子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女孩子的亲社会行为更多以不伤及自身利益为前提,另外在小学期间,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在对同伴实施亲社会行为中仍然更多的在同性中展开。(三)社会认知因素许多心理学家都把移情作为利他反应的一个重要的社会认知因素,认为如果能够替代性地体验他人的悲哀,痛苦等情绪,则更可能倾向于去解释他人的痛苦,移情行为越高,亲社会行为越多。进入小学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