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ID:35458279

大小:62.9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24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自然的语言》教材分析这篇文章是我国己故的著名气彖、地理学家竺可桢写的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课本将它编排在说明单元,一个首要的教学目的就是对说明文的知识进行巩固。根据部编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单元”理清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事理、分析推理方法”目的,确定了教材的重点、难点,并设计了预期教学目标(见后)。力求在本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质疑激趣。♦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进行物候研究对于发展农业、工业生产等的重要意义。把握课文的内容;2.进一步掌握说明方法和作用;

2、3.说明文语言的特点;4.学习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来安排文章顺序的方法;5.学会观察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学习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彖的一般规律来安排文章顺序的方法。♦课前准备观看有关于物候现象的图片,对文章提及的内容有一些感性认识。♦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学生观察图片,说说不同节气观察到的自然变化,可以联系一些古代诗词和诗歌意象大自然是美丽的,大自然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探究的东西。有一位老爷爷就喜欢观

3、察大自然,每天早上都去观察,并且认真记录。他从中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发展了我国的气象事业,他就是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大自然的语言》,看一看大自然告诉了竺爷爷什么?竺爷爷又想告诉我们什么?(二)整体感知。阅读说明文,首先要对说明的内容有个整体的了解,那就请同学们来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文章写的是什么?生听,思考回答。(物候一让学生了解说明对象)(三)明确目标。1.学习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来安排文章顺序的方法。2.掌握举例子、作比较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4、。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4.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四)引导学生认识本文的顺序。刚才大家已经明确本文介绍的是物候方面的知识,请大家用五分钟速读课文,看一看文章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物候的?方法指导:①抓住关键字词与句子②注意暗示性的词语③理解段落之间的衔接(五)初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叫物候?2.什么叫物候学?1.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2.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3.研究物候学有何意义?速读课文,讨论并筛选归纳答案。(默读动笔不指读初步思考抛出五个问题)1.什么叫物候?草木荣枯,

5、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2.什么叫物候学?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3.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上,比较简便,容易掌握。4.决定物候现象來临的因素有哪些?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5.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六)深入思考。为获取

6、信息做的科学类阅读和语文课学习阅读有什么区别?先来看词典对”物候”的解释: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变化对节候的反应。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落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始冻、解冻等,也属物候现象。再来看课文: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

7、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比较写作意图。词典中”物候”的释义:由专家撰写,向大众精确解释,力求全面、客观、准确,不带感情色彩。竺可桢的科普说明文:目的是知道农事活动,面对广大劳动群众,描写带有温情,力求使抽象的道理被介绍得具体可感。(七)你能给课文换种问法吗?1.什么叫物候?文中是怎么解释的?与《词典》中的”物候”相比较,二者用语有什么区别?2.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请在文中找到依据。3.物候现象来临

8、的因素有四种,请你以其中一种为例,说说作者是如何说明的。4.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的语言把一门复杂的学科介绍清塑的?请举例说明。5.文章的这种写法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第二课时(一)第7—-10段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文中的顺序能否打乱?为什么?不能。这里运用了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索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板书设计:纬度、经度、高下、古今首先、第二、第三、此外小结:⑴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彖的一般规律来安排文章的顺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