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吟唱於国文教学之应用与竞赛心得分享

诗词吟唱於国文教学之应用与竞赛心得分享

ID:35464491

大小:62.95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25

诗词吟唱於国文教学之应用与竞赛心得分享_第1页
诗词吟唱於国文教学之应用与竞赛心得分享_第2页
诗词吟唱於国文教学之应用与竞赛心得分享_第3页
诗词吟唱於国文教学之应用与竞赛心得分享_第4页
诗词吟唱於国文教学之应用与竞赛心得分享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词吟唱於国文教学之应用与竞赛心得分享》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致力於鄉土教育的推廣詩詞吟唱於國文教學之應用與競賽心得分享林秀菊壹、吟唱教學的背景和動機一、家學啟蒙家父是一位業餘的民間詩人,我從小常常看見他在書聲琅琅中,即興吟起漢詩的趣味模樣,配合生動的肢體語言,逗得我們全家笑得前俯後仰!沒想到日後自己踏上國文科教學之路,為了增進課堂的趣味性,也為了豐富詩詞的聲情,我竟然也不自覺地學起家父,在課堂上即興吟唱起詩詞來了。漸漸地,吟唱詩詞成為我的生活中,一段既自然又沉醉的美感經驗!當我設身處地體會作者的心境,了解作者的情境,對詩作的蘊涵有一些了解,然後繼之以吟唱,利用聲音、表情、動作等的渲染力去感動學生,往往可以

2、增進學生對詩詞欣賞的情趣,並且產生極大的共鳴。在「溫柔敦厚」的詩詞教化中,我拾回自然清明的本心,涵養純樸的性靈。我深刻體認到每一首詩,每一闕詞,不但文字簡鍊,而且意象高雅、情韻優美,作品中無論言情、敘事、寫景、詠物・說理・議論,都充分表現作者思想的凝聚,以及心靈的昇華,歷代文人才情縱橫,猶如春泉鳥語,各具清香。二、學校支持除了指導學生,我個人也曾經在多次詩詞吟唱比賽中獲獎(全縣鄉土語文競賽、中部五縣市詩人聯吟大會、以及全國性競賽中皆曾獲大獎),附近的書院或文教團體經常邀請我去示範表演。我很想把吟唱詩詞的美感經驗分享給更多學生,並訓練一批子弟兵應邀

3、表演,以期將這個有意義的活動推廣出去。這個構想獲得學校的高度支持,也引起許多學生的迴響。爲此,校長還特地指示為我添購一部揚琴,方便我教學,讓我既感激又感動,決心要在這領域潛心浸淫。三・拜師學藝有了這樣的動機和支持力量5我經常「自行束脩以上」,向多位漢學家、民間詩人、大學教授請益,透過參加民間書院或文教團體的表演中5我有幸結識了許漢卿、黃宏介、梁炯輝、洪澤南、吳錦順、陳永寶、洪惟仁、黃冠人……等多位漢學家。在拜訪的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他們在鄉土文學領域中的努力和堅持,由於他們都默默耕耘了很多年,期間備嘗艱辛和寂寞,對於我的造訪,他們感到十分窩心,也

4、樂見鄉土文學在這塊土地上生根、茁壯,因此都毫不吝惜地對我傾囊相授,也把他們多年的研究心得提供給我分享。這些漢學家當中,指導我最多的是黃宏介老師和許漢卿老師,不才如我,雖然一下子無法吸收很多,但是承蒙他們的厚愛,使我能一窺鄉土文學(尤其是詩詞吟唱)的堂奧,我真的十分幸運地遇上這些人,也願意在吟唱教學上持續努力。貳♦吟唱教學前的準備工作一、廣泛的搜集資料首先我儘可能的搜集各種調子,大體言之,「天籟調」之激楚清雄、「鹿港調」之渾厚悠揚、「閩南調」之幽遠淒清、「宜蘭酒令」之輕快活潑・「客家調」之俊逸爽朗、「江西調」之悲沉綿密等,都有令人激賞之處。了解各種

5、調子之特色及每首詩之意涵,而後選擇情切者合唱,必能動人心絃。二、釐清入聲疑義雅正的漢語,四聲兼備,八音分明,原本就是吟唱詩詞和讀書聲調的基礎。傳統的詩詞吟唱,使用的漢語方言可以不同,但都是以平、上、去、入為字音的基礎,並講究陰陽和協韻,這是整個漢語系族群的共識。因為國語欠缺入聲,用來吟讀古詩文,在平仄音韻上,會產生很大的落差。因之中古讀入聲,國音讀平聲之字,最宜留心。如:八、發、潑、託、失、逼、國、石、急、德*白、昔、達等。至今,入聲保留最完整的漢語,是河洛語、客家語和廣東話,我在教學時,通常輔以河洛語來讓同學了解。此外,以上提到的「天籟調」、「

6、鹿港調」…等,搜集這些調子還有個好處,就是讓我把入聲字原來純樸的發音聽清楚,幫助我釐清一些疑義。我利用課餘時間,教導學生用河洛語分辨平仄聲,以及分辨八個(實際上只有七個)音調,從這些入門的功夫著手。參、吟唱教學經驗分享一、四聲之發音技巧(平道莫低昂)(哀而安)。(高呼猛烈強)(厲而舉)。(分明哀遠道)(清而遠)。(短促急收藏)(直而促)。(一)、平聲:柔而長(二)、上聲:厲而舉(三)、去聲:清而遠(四)、入聲:短而促在平仄聲律中,最特殊的是入聲字。入聲的聲調在國語中幾乎完全消失,但在臺灣的閩南語、客家語中仍保留得相當完整,在吟唱時用三種方式加以處

7、理。第一種是出口即閉,短促急收藏。第二種是音節稍長再閉氣。第三種是先出口閉氣,後再繼其韻尾。二、平仄與吟唱的關係雖然各詩社有不同的吟誦方式,音階高低、節拍長短,稍有歧異,但平聲悠遠、仄聲短促、入聲閉氣的規律是不會改變的,尤其唐宋詩詞寫作時講求平仄很嚴謹,必與吟唱譜有著密切的關係。民間詩社吟唱律詩絕句時,至少分出平起式與仄起式不同的兩種譜來。漢文老師說:「開嘴平,合嘴仄。」吟詩時,平仄聲的長短要特別分明。一般來說,平聲字字音所佔的時間要比仄聲字長一倍,例如民間詩社所流傳的七言絕句吟調:第一首平;起式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一平

8、——平---仄仄平JpL仄仄仄平一-平一第二首仄起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JpL仄仄平——平一仄仄仄平--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