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ID:35478606

大小:67.0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25

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1页
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2页
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3页
资源描述:

《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历史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动,是中国、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儒学思想家思想比较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民本思想为政以德异人性论性相近道家:老子一一“道”“”万物运动、依存、转化庄子__万物精神自由法家:韩非子一一以_治国中央集权墨家:墨子—“”“”"”二、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1、董仲舒的思想主张(1)新儒学思想的特点:糅合—家、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改

2、造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2)思想主张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和“,”主张。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大力宣扬“”,提出“天人合一、”学说。③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④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提倡孝道一一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君为I:[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原因):(1)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2)汉武帝的尊儒措施:①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o②政治方面:用儒生参与国家大政。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③教育方面:兴办,立博士,

3、传,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全国各郡设学校,推广儒学,初步建立系统。3、结果: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三、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①程朱理学:北宋:、南宋:A“理”是世界的本原(道德伦理,人性);B“格物致知”一一实践、学习明事理②陆王心学:南宋:明朝:A“心即理也”,“心”是世界本原;B“致良知”,内心的反省、天理就在心屮宋明理学的影响: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②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

4、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四、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李贽:是非标准依照而变化,反对以的是非为标准;强调人的正当,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焚书》《藏书》黄宗羲:是天下之大害;“工、商皆民生之本”;“为主,—为客”;《明夷待访录》顾炎武:;“博学于文,行已有耻”提倡实践,求真;“保天下者,匹夫Z贱,与有责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世界是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一切事物通过都是可以认识的;《读通鉴论》五、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形成时期―汉代:成为正

5、统思想―明:向理学转变,成熟时期T1清:继承与批判时期。厂背景:儒家的形成I创始:“百家争鸣”厂“仁”和民本思想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孟子:“仁政”,“民贵君轻”和“性善论”孔子形成:孟子,荀子荀子:“以德服人”“舟水之喻”和“性恶论”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成为正统主流思想/汉武帝的“贤良对策一一加强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的需要厂董仲舒是关键人物儒新賀确立正统思想广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主张<限制土地兼并和轻徭薄赋“三纲五常”I提倡孝道厂「肯定董仲舒的主张汉武制汉武帝的措施重用文学儒者彳措施[兴办太学和地方教育系统的

6、建立儒学的普遍传播和成为屮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背景:魏晋隋唐吋期:“三教合一”的趋势面临挑战与更新程朱理学<二程:“万物皆一个天理”。伦理道徳就是天理I朱熹:“理气论”“心性论”r心即理:心外无物陆王心学3“致良知”的学说和发挥儒家“仁”的思想儒学的批判继承与发展:李贽:挑战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抨击封建社会传统观念「反对君主专制统治,提倡“人民为主”X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倡经世致用三大进步I批判传统儒学,构筑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思想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