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第6讲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ID:35480263

大小:84.66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25

第6讲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_第1页
第6讲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_第2页
第6讲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_第3页
第6讲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_第4页
第6讲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6讲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6讲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研习考纲重难点一、详释考纲内涵所谓“观点态度”,是指作者通过一定的材料所表达出來的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思想倾向,表现为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即是褒扬还是贬低,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扬还是反对等。具体体现在句、段、文章中,作者对具体的事、物、景、现象的看法和态度等。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实际上就是作者写作的动机和要表达的认识。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就是要求用白己的语言,将语言、语段或全文进行具体的理解和总结、筛选和提炼、加工和转化,从而分辨作者対所

2、说事物的歌颂或批评的态度。作者观点态度的表达,因文体不同、风格不同及其他因素的彫响而有所差别。或明示,直接表明观点态度;或暗示,如取譬设喻,含蓄委婉地抒发感情倾向;或集屮议论抒情,一目了然;或散见于字里行间,若隐若现。这就要求要具有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文体不同,表现的形式也不太一样。一般情况下,议论文的论点就是作者所要阐明的观点,议论性散文相对复杂,表现比较零散或含蓄。说明文侧重于客观说明事物或事理,当然作者也会表现岀口己的具体观点或态度。记叙文或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主题和思想感情

3、)往往融入对事件的叔述、对形象的塑造、对意境的营造中,显得比较隐晦或朦胧。但是,总有一些显示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关键词、句、段等。从某种意义上讲,分析概括作者在文屮的观点和态度,应该是一切阅读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把文中的观点和态度川准确、简明的文字表达出來,则是近几年來高考语文试题的热点和难点。冇些文段,其屮心思想是什么,很难一看就给人以明确的阐释,而作者在文屮表现的观点态度则是比较客观的,或赞成、反对,或喜爱、厌恶,或赞成、批判,或有所保留。另一•方而,要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才能准确理解和把握作品的

4、思想。所以,近儿年来,高考考查这方面的内容就更多一些。二、详释考点外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命题的角度冇:1.辨析作者在文中体现的观点和态度如2002年上海卷第5题:如何才能啃动一本难读的书,作者的观点是:第一次读一木难读的书的时候,要亳不停顿地把它读完,注意你所能了解的部分,不要因为某一部分无法立即领悟而停顿。照这个方法继续下去,把全书读完,别让你被抓不住的段落、注解、论点及参考资料吓坏。如果你因这些障碍而停止,如果你就此卡住,你便会迷失方向。大多数悄况下,你死粘在上面不见得就能解开谜底。当

5、第二次再读时你就有机会了解它,但你必须把整木书读完一遍才行。要尽可能迅速而轻易地打破一本书的硕壳,才能体会出它的情感及一般意义,才能适应它的结构。这是我所知道的授实川的方法。你耽误多久,便需要多久來了解这本书的整体意义。在你能看出各部分真止的透视图一一或往往在你能看出任何图像——Z前,你必须对这部卩的整体有一个粗略的了解。文章的第一段“第一次读i本难读的书的时候,要毫不停顿地把它读完,注意你所能了解的部分,不要因为某一部分无法立即领悟而停顿”;第二段写“要尽可能迅速而轻易地打破一木书的硬壳,才能体会

6、出它的悄感及一般意义,才能适应它的结构。这是我所知道的最实川的方法”“你必须对这部卩的整体有一个粗略的了解”。根据筛选的内容对以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是:要毫不停顿地读笫一遍,对全书的整体有一个粗略的了解。2.概括作者对文中某一内容的观点和态度如2003年高考题《夜幽诗意》的第4题:有人认为,“现代”是没有诗意的文明阶段,本文作者是否同意这一看法?为什么?请加以说明。题目考査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和态度。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这是一•篇哲理性散文,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是叙述、描写后的议论。

7、文章的第一•段最后一句小,“我想”是标志性词语,说明该句是作者的认识;第二、三段的叙述后,作者在第四段的第二句明确亮出自己的认识“某种感人的震撼和深厚的诗意似乎注定要与艰辛相伴”,然后叙述了自己的经丿力;第五段就现代、艰辛、诗意等进行说理,其中体现作者观点的语句很多,注意筛选关键的语句,如“人类的生活方式可以FI新月界,但这种终极性的体验却有永久价值”“历史上一切真正懂艺术的人总会着迷于这种美学形态,而希冊悲剧乃至种种原始艺术总是成为人类不衰的审美热点”“现代,木不是一种文质彬彬的搭建,而是人类的原

8、始创造力的发展”等。分析文章的思路之后,可以通过剪辑、合并,整合成符合要求的答案:作者是不同意这些人的意见的。因为作者认为现代是人类的牛命力和原始创造力的发展;人类仍然会在与口然的较量中产生具有诗意的体验。1.比较在文屮转述的多人观点-•篇文章列举了多种观点,如介绍一种新的发明或一个新事物时,可能有很多人持有不同的意见。作者把不同的观点都罗列出来后,一定有H己的看法。设题时就从别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方面辨析。1999年全国卷第21题: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