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二语文阅读检测《孟子》告子上11-20试题

福建省高二语文阅读检测《孟子》告子上11-20试题

ID:35483058

大小:63.2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25

福建省高二语文阅读检测《孟子》告子上11-20试题_第1页
福建省高二语文阅读检测《孟子》告子上11-20试题_第2页
福建省高二语文阅读检测《孟子》告子上11-20试题_第3页
福建省高二语文阅读检测《孟子》告子上11-20试题_第4页
福建省高二语文阅读检测《孟子》告子上11-20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福建省高二语文阅读检测《孟子》告子上11-20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5届高二年下学期《孟子》阅读检测卷二十一(告子上(一)关键词:求放心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孟子•告子上》11.1111.12)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由性善这个基点出发,认为教育和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人养成是非之心、羞恶之心、恻隐之心和恭敬之心。B、人们鸡狗

2、丢失就知道去找,无名指弯曲而伸不直就想尽办法使它伸直,这都说明人们重视表象甚于重视内在的本质。C、孟子说仁是人心,是人之安宅;义是人路,是人之正路。做学问如果不依仁、义,所学得的只是外在的知识,不可能达到道德的完备。D、朱熹说“仁者,心之德……不可须臾失矣。”“义者,行事之宜……不可须臾舍矣。”其不失仁,不舍义的观点和孟子相似。2、怎样理解孟子所言“求放心”?谈谈你的体会。答:(二)关键词:培养本心1・给下边语句加上标点符号。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Z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Z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孟子•告子上》11.13)2、完成下列题目。孟

3、子曰:“人之于身也,兼所爱。兼所爱,则兼所养也。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所以考其善不善者,岂有他哉?于己取之而已矣。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今有场师,舍其梧樓①,养其棣棘②,则为贱场师焉。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③人也。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④为尺寸之肤哉?”(《孟子•告子上》11.14)【注】①槓:即楸树,也是一种木质很好的树。②楓:酸枣。棘:荆棘。③狼疾:同“狼藉”,昏乱,糊涂。④适。通“啻”,仅仅,只。(1).下面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

4、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人们对于自己身体的每一部分都爱护,看一个人对身体的护养好不好,应该看他注重的是身体的哪一部分。B.孟子认为作为一位园艺师,就不应舍弃梧桐楸树,却去培养酸枣荆棘,同样的道理,人们不能为护养一根指头而失去整个肩背。C.孟子指出,身体的组成部分分为大的即重要的部分和小的即次要的部分,只晓得吃喝、护养小的部分而失去大的部分的人自然就受到了人们的鄙视。D.孟子主张一个人的吃喝不要只为了护养那一尺一寸的肌肤,还应该有更高的追求,否则,他将失去一些更为重要、更为可贵的东西。(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5、•告子章句上》),说的也是取舍的道理,请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耍说明你对“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的理解。答:(三)关键词:立乎其大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孟子•告子上》11.15)1.下面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段所涉及的五官指耳、口、口、鼻、心。孟子认为只有心Z官能思考,就

6、把心Z官视为“大体”,其余不能思考的器官就视为“小体”。而作为一个大人君子,就要杜绝口腹Z欲,一心涵养自己的心志。B、心Z官的思考能令人辨别是非善恶,让人谍言慎行,进而合乎仁义礼智,这样就能修养成“大人”。一个人如能依照心Z官来思考行事,就是所谓的“从其大体”。C、如果舍弃心Z官的思考,完全任耳口等器官的嗜欲发展,耽溺声色Z娱,而不辨是否合乎仁义,那就与一般动物无别,这就是所谓“从其小体”。D、联系Z前文段,心Z官虽能思考,但如果不去思考,心就不能得其所用。这就是孟子所讲人性本善,但善性需要存养才能发挥作用的道理。2、结合文段,谈谈怎样才能做到“立乎其大”?(四)关键

7、词:舍本逐末逢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静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辭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脩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脩其天爵,以要①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注】①要:通“邀”,求取,追求。(《孟子•告子上》11.16)1.下列各项中,对上而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爵”指仁义忠信等,孟子认为这些是天然值得尊崇的。“人爵”则是偏重于物质的、外在的爵位,完全靠人委任、封赏或世袭取得。C.“天爵”、“人爵”思想,与其“仁政”、“性善”、“致仕”等思想贯通为一体,是孟子思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