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两首

[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两首

ID:35492799

大小:76.11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25

[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两首_第1页
[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两首_第2页
[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两首_第3页
[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两首_第4页
[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两首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两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维扬区小学语文“书香课堂”教学设计年级四年级主备人刘宝婷所在学校维扬实小单元第一单元课题3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新词,认识多音字“磨”。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4、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教学准备课文插图,配套录音磁带等。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流程通用设计设计意图个性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望洞庭》,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2、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感悟

2、诗的意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有神奇的五彩池,奇伟无比的石林,有如诗如画的山峡,水平如镜的西湖。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2、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现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有“八百里洞庭”之称,那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名胜很使学生对洞庭湖有个初步的印象。放录音能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抓关键词语点拨。多。)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望洞庭》,谁来读读课题?二、出示插图,简介作者,释题。(一)、出示月夜

3、下的洞庭湖画面(文中挂图)1、你看到了什么景象?2、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二)、简介作者。师述: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配乐朗诵课文录音磁带)刘禹锡:唐代诗人,洛阳人。他的诗通俗、清新,有民族特色。(三)、释题。望:向远处看。课题的意思是?三、自读古诗,明确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自由读诗,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3、齐读古诗。4、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古诗,正音:潭、磨、螺。(2)边读边思考,看看能读懂哪些诗句,可以借助字典,也可与同桌讨论。告诉学生:洞庭(湖名)、峨嵋(山名)、平

4、羌(江名)、清溪、渝洲(地名)o(3)、齐读古诗,你体会到了什么?四、精读古诗(抓住字眼、想象意境)1、理解“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1)、从这句中你知道了什么?(时间:秋天的夜晚秋月)感受“和”——和谐、协调。(2)、作者看见了哪些景物?(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结合看插图。这“两”谁与谁?(湖光与秋月)“未”指“没有”的意思,那么“磨”的意思呢?这里藏着一个精确的比喻,你读出来了吗?(把“潭面”比作“铜镜”)(3)、指名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2、理解“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1)、指名读这一句,看图感受洞庭

5、山水美景。(2)范读这一句: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现在我在盘中放上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颜色田螺,你看到了吗?这时你有什么感觉?(3)、诗中的“白银盘”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4)、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像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3、指导读好这首诗。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五、拓展延伸1、欣赏孟浩然的《望洞庭湖》: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2、了解诗的大意,感受洞庭湖不同的意境。五、总结课文1、齐读全诗,背诵

6、全诗。2、小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让学生对照插图,把一望无际的洞庭湖想象成“白银盘”,把“君山”想象成“青螺”,来进一步体味,这样,诗中美好的意境就会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从而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了古诗的魅力。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六、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2、想像《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学会文中的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习《峨眉山月歌》,能理解诗句中带点词的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会背诵古诗。教学过程

7、一、复习检查1、指名背诵《望洞庭》。2、说说这首诗的意思。二、谈话揭题,简介作者1、我国的诗仙是唐代的李白,以前我们学过不少他写的诗,谁能背一背?今天我们还将学习他写的另一首诗一一《峨眉山月歌》(随机学习生字“眉”)(板书课题)。2、释题,简介作者。峨眉山:(见教参P44页)作者李白:唐代诗人,幼时随父迁居四川,他的诗想象丰富,本诗是他青年时代初离四川所作。三、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2、指读正音:溪、峡、君3、汇报在预习中理解了哪些词语。四、精读课文(一)、疏通诗句(解决疑难之处)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半轮:(看插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