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育人

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育人

ID:35503136

大小:65.2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25

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育人_第1页
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育人_第2页
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育人_第3页
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育人_第4页
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育人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育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农村小学孝道教育与学生人格培养研究》老四平镇屮心小学丁晓辉一个人,首先必须成人,才能真正的成才•然而怎样才能成人,这就是目前教育发展所面临的艰巨问题。学校教育不仅是教学牛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传统道德教育。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道德传统规范源远流长。百善孝为先,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是当今道德的要求,是传统美德的彰显和发扬,更是亲情的口然流露。农村小学地处偏远村庄,文化氛围淡泊,家长素质低,对孩子的道徳教育跟不上,对学生从小进行孝道教育尤为重要。因此在农村小学开展孝道教育既是学生詁德教育的客观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木人经过多年思考和探索,对此课题做出如下阐述:(-)孝

2、道教育在小学的现实性缺失近年来,一些农村学生孝德意识模糊甚至缺失,引起社会关注和家长的忧虑。出现这样的状况原因何在?应该说学校对于德育是很重视的,从小学一年级就开设德育课,但在教育过程中却忽视了基木的民族伦理观念教育,其中孝道教育就是一个薄弱环节。在一些人的思想深处,总认为孝是封建残余,因此忌讳谈孝,更不敢理直气壮地倡导孝。儿童青少年,在溺爱过度孝育无力的环境中长大,许多学生家庭角色错位,道德观念弱化,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不体谅、不尊重父母。一些在校学生身上,呈现出冷漠自私、过分依赖,以自我为中心,不思进取的“贫孝”状况令人担忧。(二)传统孝道在现代教育中的德育价值1、“孝道”教育

3、冇利于青少年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一般百姓来说,修身、齐家则显得更为重要。而修身之重要,首先在于孝道的培养。孔了把孝的范围延伸扩大,从爱父母到爱人、爱众,他在《学而》中讲至h“弟子入则孝,岀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把人作为爱的对象,并强调了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自己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也要帮助他人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自己要想达到的,也要帮助别人达到,这是爱的中心思想,是强调人已关系的重要原则。在现代的人际关系中,仍然是人们应该遵循的原则。2、“孝道”教育有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4、“孝”,应当是晚辈对长辈发自内心的敬重。病父榻前一匙羹,老母膝下一杯茶,炎夏为长辈摇扇,严冬为老人送暖,这些都是孝心的表现。“孝”是建立在对父母、亲人的爱心基础Z上的,没有这种爱心就不会有真止的孝心和孝情,而爱心是可以扩展的,孟子提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把这种亲亲之爱推己及人就变成了对他人对社会甚至是对自然在内的一切生命的仁爱,而且由亲亲之情还可以扩展到对国家的忠爱,我们通常把祖国比作母亲,这是孝亲观念延伸的结果。从孝的起源上,孝最初的含义是对祖先生命的崇拜和尊敬,把这种敬爱Z心推广开去,就会产生对自然界一切生命的普遍敬爱,有了这样的爱心,就会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

5、、“孝道”教育有助于青少年自爱、自强精神的塑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保全身体以至发肤,是行孝的起码要求,是最基木的践行孝道。强化对青少年孝文化的教育,能使他们全而、透彻地了解孝的内涵,在现实生活中培养自爱精神,并能在实践中践行孝道,保全自己的身体,不让父母担心,学以致用、建功立业为父母争光。要继承先祖遗志,要建功立业,在实践屮就要做到自强不息。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和奉献的动力原出于对父母与家族的责任,这种责任正是青少年发奋图强、口强不息的精神渊源。全面理解孝文化,培养口强不息精神,并在实践中践行孝道,当代青少年的许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国古代十分重视对父母的

6、奉养,“生则养”,奉养父母是作儿女的重要义务。通过中国传统孝文化教育,当代青少年敬养父母的意识就会进一步的增强。(三)提取传统孝道精华,重建当代青少年感恩教育体系从当前青少年感恩意识淡薄,而我们对其感恩教育薄弱的状况来看,重建当代青少年感恩教育体系显得I•分重要。青少年感恩教育体系的建立有多种途径,而提取传统孝道精华,以传统孝道教育为视角和切入点,通过以传统孝文化为支撑土壤,以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感恩意识的形成过程,对青少年感恩意识的形成、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有着积极的作用。1、传统孝道的起源、发展及与感恩思想的关系我国传统孝道流传

7、至今,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某种意义上讲,孝道是屮华文明有别于其他文明最大的文化特质。从现有的文献及考古资料可以看出,孝观念应产生于原始社会的祖先崇拜,与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结构有着密切关系,并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方式的改变而不断发展和注入新的内涵。到西周时期,已发展为“孝养父母、祭享先人、继承祖先遗志”等三个方面,这些内容虽被束缚在家庭范围Z内,但仍体现出一种可贵的利他精神,成为孔了“仁”学思想的思想源头,并被其系统论证,构成我国传统伦理道徳的价值核心。概括传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