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管理有泡沫兼并管理去幻象

人才管理有泡沫兼并管理去幻象

ID:35518704

大小:24.1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25

人才管理有泡沫兼并管理去幻象_第1页
人才管理有泡沫兼并管理去幻象_第2页
人才管理有泡沫兼并管理去幻象_第3页
人才管理有泡沫兼并管理去幻象_第4页
人才管理有泡沫兼并管理去幻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才管理有泡沫兼并管理去幻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才管理有泡沫兼并管理去幻象2009年10月10日14:13来源:《管理@人》【字体:大中小】  对于杨国安教授可谓慕名久矣,能对其专访也是本刊一大夙愿。不成想良机来得太突然,从接到可以专访的消息,到正式开始采访,中间不过三个多小时,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仓猝成行,实在不免担心:既担心自己准备不足,问题太失水准,也担心教授会对媒体惜字如金。  然而,见到教授本人,其随和风趣、博学健谈瞬间就将笔者的顾虑打消。访谈主要围绕关键人才经营、HR的战略角色、人才管理规律以及并购期间企业管理难题等问题一一向他求教,轻松随意中,因其

2、对媒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尽管时间有限,采访者的提问一一得到充分回答。并且,采访结束后他还强调,如果需要补充,可以在邮件中再交流,严谨的治学精神可见一斑。  关键人才:英雄谁属  采访之前,笔者已经了解到,杨国安教授对于人才管理,有一个“四种模式”的划分主张:第一种是“投资过低”,对员工的投入和承诺很低,但却期望员工对企业有高而广泛的贡献;第二种是“经济交易”,企业对员工投入不高,同时也不期望高而广泛的回报;第三种模式是“投资过度”,企业对员工的投入和承诺很高,但期望的贡献却不高;第四种是“相互投资”,企业对员工

3、的投入和承诺高,带来的股东回报也很高。  读罢此论,笔者暗自揣度:若按照企业类型将这几种人才管理模式对号入座,民企、国企、外企三类企业,依次大致是第一、三、四种,至于第二种,笔者愚钝,不知所指,还错失当面请教之机。  不难看出,对于人才,杨教授所言是从管理的角度,至于关乎本届论坛的主题——“关键人才”,张维迎先生倒有一个定义:“外部是高流动性,内部是高稀缺性”,即市场上缺,企业内部也缺的人才。而新浪前人力资源总监段冬先生,则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说:“新浪关键人才库主要包括三类人:第一类是核心人才,即对公司来讲不可或

4、缺、难以替代;第二类是业务骨干;第三类是敬业主动、有良好行为表现、具有发展潜力的人才。”  而论及如何管理人才,杨教授推崇第四种模式,即“相互投资”——企业对员工的投入和承诺高,带来的股东回报也很高。新浪则主张将企业50%的资源,用于保留和激励20%的关键人才,给他们提供个人发展平台、最大限度发挥这些人的潜能。  两人的观点各有侧重,也各有实践价值,但是很多人这时候大概要问:真正落实的话,具体该怎么做呢,包括怎么识别关键人才(有哪些评价标准或者说手段)?又该如何保留和激励?对此,杨教授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杨教授

5、表示:不同的企业类型,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它对关键人才的界定不一样,管理方式也各不相同。就行业而言,有的行业关键性人才只是很少一部分人,比如创投行业,而商学院的关键人才是教授。有的行业关键人才集中在某一个部门,如技术研发,还有的是某个层级,比如某层级高管。也有的行业关键人才是全面的,比如酒店服务业,因为所有的人都影响到客户的满意度。也就是说,区分关键人才还是要认清自己的企业实际,包括企业所处的行业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至于保留和激励,杨教授曾对媒体回答过类似的问题,他强调必须建立独特的员工价值主张:你的企业究竟能

6、提供什么来吸引、留住、激励所需员工?与竞争对手相比,你的企业有什么差异化的东西?企业的独立价值主张是什么?如果这些问题都没有很好解决,期望你的公司在人才争夺战中获得胜利是一件困难的事。  除与竞争对手有差异之外,杨教授还强调,独特的价值主张要和关键人才所需、与公司的制胜能力一致。而如何制定和实现这一主张,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思考:企业要获得成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所需要的人才又主要需求什么(问卷调查或者访谈之类的了解到他是要升官还是发财)?可以依靠哪些人力资源工具,实现公司的主张以及满足人才需求?  杨教授举例解释,

7、波特曼丽嘉酒店的独特价值主张,是“支持绅士淑女的成功”;而在通用电气,公司通过提供很多发展培训计划解决这个问题;西南航空则让员工快乐地工作;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的互联网公司,是提供员工发财的梦想;阿里巴巴的独特价值主张,是“追求梦想的开心的社区”。  人才管理:谁主沉浮  回归到国内人才管理实际,杨教授认为,国内企业目前普遍的问题,是在人才管理方面喊口号现象严重。一提到人才、人力资源管理,管理者都说自己重视,但是真正落实,却是另外一回事,这次金融危机其实就是一个快速检测手段,第一反应就是裁员的企业,肯定是喊口号

8、的。  按照杨教授的这个观点,反观汹涌澎湃的裁员大潮,听着难免感慨:企业作秀其奈汝何!同期采访的一家媒体负责人甚至表示,他们不久前的一项调查显示,国内企业真正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占比只有10%。不知道这个数据的权威性如何,对于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而言,应该不算是一个乐观的消息。  换句话说,作秀也好,喊口号也好,都可以称之为“人才管理中的泡沫现象”,至于是需要保留一定的泡沫还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