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优秀教案设计(3课时)

劝学优秀教案设计(3课时)

ID:35566614

大小:5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28

劝学优秀教案设计(3课时)_第1页
劝学优秀教案设计(3课时)_第2页
劝学优秀教案设计(3课时)_第3页
劝学优秀教案设计(3课时)_第4页
劝学优秀教案设计(3课时)_第5页
资源描述:

《劝学优秀教案设计(3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劝学》教案高一第二周共三案【教学目标】1、积累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文言句式。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证的能力。3、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教学重点】1、比喻论证的运用。2、全文的背诵,文言词语的积累。【教学难点】学习全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研习一、二段一、课前三分钟由一名学生讲一首诗词或一则哲理故事等。二、导入新课1、导语设计毕淑敏说:教养并不能使每个人都像历史学家那样博古通今

2、,但是教养却能使一个有思考爱好的人,知晓我们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教养通过历史,使我们不单活在此时此刻,也活在从前和以后,如同生活在一条奔腾的大河里,知道泉眼和海洋的方向。如果我们也想获得教养,那就要学习。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学习中,两千多年前的荀子也早在《劝学》里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这篇脍炙人口的文章。2、介绍荀子即《荀子》学生看课下注释,投影补充。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说理透彻,多排比,善譬喻。《荀子》一书共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或为

3、其门人弟子所记。荀子和孟子是儒家中对立的两派。孟子认为“性本善”,而荀子认为“性本恶”,所以要“明礼而化之”。本文就是他这一思想的体现。文档实用标准文案3、解题学生查字典明确《劝学》的“劝”的意思。应是“劝勉”的意思,这是“劝”的本义。劝学即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培养高尚的品德。三、自主研读课文阅读要求:(1)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借助字典及课下注释扫除字词障碍。(2)标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思考论证方法。(3)找出本段论述的事物及特点1、自主学习检测(1)学生上黑板写出加点字的读音木直中(zhòng)绳輮(róu)以为轮虽有

4、(yòu)槁(găo)暴(pù)金就砺(lì)则利参省(cān)(xǐng)知(zhì)明而行无过须臾(xū)(yú)跂(qì)舆(yú)马生(xìng)非异跬(kuǐ)步骐骥(qí)(jì)驽马(nú)锲(qiè)而不舍朽木不折(zhé)镂(lòu)螯(áo)蛇鳝(shàn)(2)找出通假字(学生在作业本上写,投影学生的作业并纠正)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2、研习第一自然段。(1)学

5、生质疑自主学习时的疑惑,学生查字典解答疑惑,对学生不能解决的老师在引导理解。(2)提问学生翻译本段,指导学生翻译方法技巧,并强调本段的重点实、虚词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提问:“学不可以已”一句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明确:①是全文的中心论点。②统领全篇,开门见山,引起下面的论述。文档实用标准文案(4)要求学生指出本段论述的事物。提问:题为《劝学》,论述开始却不谈学习,是离题万里,还是别有用意?(引导学生思考本文论证方法)(留时间学生讨论,然后回答)明确:“青出于蓝”、“冰寒于水”

6、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一定变化能提高,“輮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再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以上五个比喻都论述了学习的意义在于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而指出学习的意义重大,学习不能停止。运用了比喻论证。(5)学生当堂背诵第一段。3、研习第二自然段(1)学生齐读第二段,提醒学生注意本段的“而”。(2)学生口头翻译本段,同位间可商量难点,然后学生当堂质疑、释疑。(3)投影本段重要语句,提名学生翻译,并解释本段的重点实词、虚词①吾尝终日而思矣②吾尝跂而望③臂非加长也,而见者

7、远④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⑤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⑥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提问:本段最能说明作者观点的是哪一句话?明确: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学生找的可能不同,指导学生找总结性句子)(5)提问:本段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善假于物”的?(学生讨论一两分钟后回答)明确:从“登高而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假舆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绝江河”四个方面说明。最后一句是对以上四种情况的归纳总结,同样用比喻说明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自身不足。(6)学生熟读本段,体会论证方法及思路六、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一、二段,能准确无误默

8、写。2、整理本节课所学实、虚词。七、课后反思文档实用标准文案本节课是高一新生的第一堂文言文课,我打算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