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新武侠小说的文化与反文化

金庸新武侠小说的文化与反文化

ID:35669768

大小:36.71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4-09

金庸新武侠小说的文化与反文化_第1页
金庸新武侠小说的文化与反文化_第2页
金庸新武侠小说的文化与反文化_第3页
金庸新武侠小说的文化与反文化_第4页
金庸新武侠小说的文化与反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庸新武侠小说的文化与反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麻江学刊(双月刊)』991年第1期(总第66期)金庸新武侠小说的文化与反文化卢敦基麻江学刊(双月刊)』991年第1期(总第66期)麻江学刊(双月刊)』991年第1期(总第66期)近几年来,人们谈起金庸,总要不由自主地谈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代的俗文学,论iiE金庸作品必将取得和它们相类似的文学成就,以此来为自己的推崇金康助威壮胆。但这种比照是否真tl成立?我时常在沉思这个问题。困苦经年,近几日,我突然豁然开朗,从情节的曲折完美、性格的丰富真切、思想的深远髙妙等一切现代小说常具的因素来说,我敢说金庸作品比古代那些通俗小说述要禽出一鐽

2、,然而,古代的通俗小说是从说平话、演杂剧、聊大天、讲故事等复杂活动中生成的,它凝聚了无数代平民的情绪与理想,积淀了众多集体无意识,因此必然更容易引起大众读者的共鸣。两者不能互相包容,也不能相互替代,而现代生活也不允许重新产生那些古代的伟大作品了。如此,我们也不必再用《水浒传》研究来为金庸研究‘壮胆,尽管在前几天初拟本文题S时我还小心翼翼、如履薄冰。金庸的新武侠小说论,已经渐有所见,然关于金庸作品中深刻的文化意蕴,海内迄今未有专文。现就金庸作品的文化思想与反文化思想作一分析,以就教于方家和读者。中国武侠小说的产生,得远溯于唐人传奇,但真正的

3、兴盛,则在近两百年。清末,出现了《三侠五义》及其续书和《儿女英雄传》等,为近代武侠小说的第一高峰,民国以后,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郑证因、王度庐、朱贞木等造就了第二高峰}第三代中以梁羽生、古龙等为众人所熟知,而金庸尤为其中之翘首。他不仅在第三代中独占鳌头,以前的名家和他一比,都不免黯然失色。金庸小说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从第二阶段以来的武侠小说发展史来看,则更能方便地见出金庸的创新。平江不肖生和还珠楼主的小说承!七剑十三侠》等淸末武侠末流之各給,以远离尘i的剑仙、剑侠的生活为内容,情节设置很不紧凑,结构大致用故事套故事的手法,松散之极,

4、打斗则丨常用“一道白光”,伤人于百里之外,虚妄无丨稽,全不可信,人物性格极为模糊,主旨大多宣扬佛家的轮回报应,加上一些下等的世俗阐释。后来,宫白羽、郑证因、王度庐、朱贞木等渐渐崛起,一反1神怪之风,将笔触真正伸向生活,崇尚平淡真实的风格。从打斗的设置上来看,宫白羽写《十二金钱镙》过招,则请深谙武术的郑证因在图上画好一招一式的形状,自己再按图落笔。(上官缨《〈鹰爪王〉序》,见《鹰爪王》,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4月版)。从打斗的场面来看,作者们深谙古代结构谨严的社会政治状況,《十二金钱镖》、《鹰爪王》等半本下来还未杀死一人的写法就昭示着作

5、者的努力方向。情节设置也一如平日生活,较为朴素平淡,甚少置人物于千钧一发之际,舒缓有余而紧张不足,人物性格因此也缺少显明特征,缺少发展,炱难见到人物的内心善恶交战的剧烈矛盾。其思想内涵也较为一般,或宣扬善有杏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观点,或一般地写男女情爱,有时生硬地加上保国安民等流行观念。总的说来,他们抛弃了怪诞虚妄的写法,使小说显得平实,偶尔风姿绰约,但失之拘谨,不能自如地弛骋在艺术的广阔天地中。金庸的武侠小说,至少在下列几个方面大大超越了前人:首先,他加强了“武”的成份,神怪打斗自然略力,但拘泥于生活的«文武打场面,亦为他所不取,他强调的

6、是为现代科技未能充分认识的气功,以内御外,既不违反现代读者的科学常识,又自创招式,妙着纷呈,让读者看得过瘾I时而大开杀戒,杀得日月惨兮、风悲日曛,虽为史实所无,却在情理之中,增加了作品的紧张程度,使现代读者对刺激的渴望得到满足。其次,情节安排合理而又紧张,洋洋几十万字的《天龙八部》,线索众多,但都能互相衔接、毫不脱榫,草蛇灰线,常引起万丈波澜,且时时出现精彩的打斗,张驰之间,颇具匠心。再次,是人物性格的刻划,以前的武侠小说,若论人物性格,唯有《三侠五义》中的白玉堂可算一时之选,而金庸则塑就了一长串成功的人物长廊,诸如郭靖.杨过、张无忌、令

7、狐冲、乔峄等。金庸小说的思想亦很有深度,如果说处女作《书剑恩仇敢》还以民族矛盾为重心,那么,至IJ《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这些表面上仍写民族矛盾的小说,已有了对人本身更为深人的探求。《笑傲江湖》风清扬教令狐冲剑法一节,蕴含了丰富的哲理,不仅使令狐冲踏入堂奥,也使我们大开眼界。上述诸般因素的结合,使金庸的武侠小说有了一种奇妙的效果,“他的武侠小说拥有广泛的读者,从政府官员、教授学者、文化名流、大中,学生到普通市民,几乎人人都曾手携一册,看得津津有味。高层读者欣赏他的文笔,中层读者品味他的情韵,下层读者欣赏他的情节”(理由《香港雨霏霏》

8、,群众出版社,1984年版,第84—85页)。然而,综上所述,不过是为我们探求金庸作品的文化意蕴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前提——金庸的作品毕竟是文艺作品,脱离了他的艺术成就来谈文化是不成立的,更何况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