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赤壁渔家傲教案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赤壁渔家傲教案

ID:35688553

大小:120.2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4-12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赤壁渔家傲教案_第1页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赤壁渔家傲教案_第2页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赤壁渔家傲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诗词五首赤壁渔家傲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赤壁》《渔家傲》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曹操挥百万大军南下,却在赤壁大战中,被孙、刘联军所败。当时,年仅34岁的周瑜,堪称这次战役中的风云人物,唐代诗人杜牧经过赤壁,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了《赤壁》一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牧的《赤壁》。二、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杜牧(803—约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与诗人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女词人

2、,婉约词派代表,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2.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折戟(jǐ)  铁未销(xiāo)  殷勤(yīn)嗟(jiē)谩(màn)3.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销】销蚀。【将】拿,取。【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遗物。【星河】银河。【殷勤】情意恳切。【报】回答。【嗟】叹息,慨叹。【谩】同“漫”,空,徒然。【举】高飞。4.大声朗读,用“/”划分朗读节奏。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步骤二 学习《赤壁》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交流点拨】一截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

3、之战的遗物。那时如果不是强劲的东风帮助周瑜实行火攻,打败了曹操,东吴的美女大乔和小乔就要被掳去,关在铜雀台上为曹操所霸占了。2.名句赏析。(1)说说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句话的理解。【交流点拨】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改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反映出诗人抑郁不平的心境,以小见大,警策深刻。(2)诗的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交流点拨】前两句写兴感之由,为后两句议论感慨作铺垫,借一件古物兴起对

4、历史的慨叹,以小见大。3.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诗?有何特点?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交流点拨】体裁是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这首诗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抒发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步骤三 学习《渔家傲》1.用自己的话说说词意。【交流点拨】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方丈、灜洲那三座海上仙山去。2.名句赏析。

5、“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描绘出一种什么景象?【交流点拨】此句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词人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丽雄伟的景象。3.这首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交流点拨】上片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展现出一种瑰丽雄伟的境界;下片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遭逢不幸,渴望寻求幸福。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步骤四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1.课堂小结:《赤壁》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题发挥,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本诗采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

6、法,二乔的命运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警策深刻。《渔家傲》这首词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想象丰富,通过对梦境的描述,抒写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表现了他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向往。2.拓展延伸:课外搜集杜牧、李清照的诗词赏读。3.布置作业:完成《精英新课堂》本节内容。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诗歌丰富的意境不是靠“教”得,而是靠“悟”得,因为有些东西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线,在课堂上,让学生反复朗读、诵读、默读、吟读……在诵读中感受、体验、领悟、欣赏,从而达到体会语言,感悟意境,把握情感的目的。我注意引导学生

7、进行联想和想象,以解决言简的问题。因为诗歌是靠形象来传情达意的,而要感悟“形象”的内涵以及诗歌的意境,就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可以说联想和想象是通向诗歌神圣殿堂的一把金钥匙。其次是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品读,以解决“意丰”的问题。课堂上,让学生个性化朗读、改写、鉴赏、评说,以体会诗歌的丰富意韵,达到陶冶性情、激发兴趣的目的。最后是关注背诵与积累,尽量在课堂上让学生背诵,使诗歌的美永驻心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