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地潮流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地潮流

ID:35690363

大小:1.74 M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4-12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地潮流_第1页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地潮流_第2页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地潮流_第3页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地潮流_第4页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地潮流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地潮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背景知识与单元线索:1、“中国近代史”:1840-19492、基本线索:①中国遭受外来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1840-1901):包括四次战争及五个不平等条约。②中国各阶级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包括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③图示旧民主主义革命示意图1840184218511856185818601864189418951900190119111919侵略战争鸦片第二次甲午八国联战争鸦片战争战争军侵华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

2、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示意图191919211924192719311934193619371945194619481949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五四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南昌红军七七日本三大运动成立(一大)国共合作起义九一八长征事变投降战役考点1鸦片战争一、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161、背景①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战争必然性)②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A、鸦片走私原因:在正常的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B、中国禁烟原因

3、:(注意教材P50资料回放中林则徐给道光皇帝上书的材料)“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C、禁烟运动最高潮:虎门销烟(1839),成为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③逻辑关系示意图英:工业革命开拓市场正常贸易扭转逆差财路再堵商品激增寻求原料入超赔钱走私鸦片借端开战中:自然经济、闭关锁国禁烟销烟④鸦片战争的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驳斥英国学者的“通商战争)2、战争经过①战争起止标志:开始:1840年6月,英舰侵入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结束:1842年8月,英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投降3、结果及影响①《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赔2100万银元;五口通商;协定关税。②第一批不平

4、等条约(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考点2.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原因:(1)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2)国内市场的扩大2、表现:3、影响:16考点:开眼看世界考点3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背景①英法等国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②战争性质:同样是一场为了掠夺市场和资源而进行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③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目的与性质相同。2、过程①第一阶段(1856—1858):广州—天津,签订《天津条约》,侵略沿长江向内陆地区。②第二阶段(1859—1860):天津—北京

5、,火烧圆明园(强盗式侵略本质),签订《北京条约》3、影响概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表现:丧失了大片领土——《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俄国强占北方大片领土主权受到严重侵害——侵略势力向内地渗透16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方便对清政府最高统治者的控制(注意区别《辛丑条约》完全成为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指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起义4、关于香港香港岛①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香港九龙司地方一区②“新界”③5、1858《天津条约》: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开放十处通商口岸;赔英法巨额白银;

6、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外国军舰和上船游弋长江各口岸。6、1860《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考点4: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一、背景1、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阶级矛盾空前激化2、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斗争目标阶级属性斗争手段二、革命经过1、上升期(1851-1856)金田起义(1851)——起义爆发永安建制(1851)——分封诸王,初步建立政权定都天京(1853)——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军事全盛(1856)——夺取清朝半壁江山2、由盛转衰的关键——天京变乱(1856)——体现农民阶级

7、局限性3、保卫战时期(1856-1864)重建领导核心:军事——陈玉成李秀成;内政——洪仁玕4、失败16①失败的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②失败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三、《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1853)①内容:A、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原则,平均分配土地B、按“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原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②目标: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③性质: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