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知错就改 迎接中考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知错就改 迎接中考

ID:35716592

大小:84.7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4-14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知错就改 迎接中考_第1页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知错就改 迎接中考_第2页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知错就改 迎接中考_第3页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知错就改 迎接中考_第4页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知错就改 迎接中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知错就改 迎接中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知错就改 迎接中考 进入中考复习,很多同学还被各种错误困扰,列举如下。 一、受数学知识干扰,对密度理解出错 例1 对密度定义式的下列几种理解中,正确的是(  )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B.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C.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正比 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错解】受数学知识的影响,选A或B 【解析】对于物质的密度,可以通过两个途径理解。一是密度是由物质本身决定的,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一桶水与一滴水密度相同,所以密度与质量、体积无关。二是从公式理解,从公式看,好象密度

2、与质量、体积有关。但我们知道,对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如两个铁块,如果大的质量是小的2倍,则大的体积也是小的2倍,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样的,即密度一样。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物理公式与数学表达式的区别,即物理公式中每个符号都代表着相应的物理量,其大小要受另一个物理量制约,不可以像数学符号那样随意改变。 【正解】D 【说明】是定义密度的公式,是测量密度大小的公式,而不是决定密度大小的公式。相似的公式还有: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燃料的热值公式——,物质的比热容公式——。 二、对决定因素理解不清,判断摩擦力大小出错

3、 例2 如图1甲所示,用一拉力传感器(能感应力大小的装置)水平向右拉一水平面上的木块,A端的拉力均匀增加,0-tl时间木块静止,木块运动后改变拉力,使木块t2后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计算机对数据拟合处理后,得到如图乙所示拉力随时间变化图线,当用F=5.3牛的水平拉力拉静止的木块时,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牛;若用F=5.8牛的水平拉力拉木块,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        牛。  【错解】5.3 5.8 【解析】题目涉及两种摩擦:静摩擦和滑动摩擦。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都必须根据二力平衡来判断。当用F=5.3

4、牛的水平拉力拉木块时,由于木块静止,摩擦力与拉力平衡,所以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为5.3牛。由图乙可知,木块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的拉力为5.1牛,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应等于5.1牛。若用F=5.8牛的水平拉力拉木块,木块受到的也是滑动摩擦力,此摩擦力的大小只能为5.1牛而不是5.8牛。这是因为决定摩擦力大小的不是拉力,而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正解】5.3  5.1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能直接测量,只能通过测量拉力的方法间接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是总等于拉力大小。只有把物体放在水平支持面上,让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

5、物体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才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是接触面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与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与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无关,与拉力的大小等因素无关。 三、研究对象分不清,有关滑轮问题出错 例3 如图2所示,重为80N的物体M,在30N的拉力F作用下,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秤的示数为  N,拉力F在5s内做的功W=    J,拉力的功率P=      W。(不计滑轮重,不计绳重,不计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  【错解】40  30(或60)  6(或12)

6、 【解析】做第一个空时,认为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所以弹簧秤的示数为物体重力80N的一半为40N。实际上此时因为是水平拉动物体,拉力与摩擦力有关,与物体重力无关。另外图中拉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轴上,弹簧秤的示数应该是拉力的一半,即为15N。做第二空时,可以先计算物体移动的距离为1m,误认为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与物体相等,也有不少同学认为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的二倍,导致功和功率计算错误。实际上,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的一半。 【正解】15 15 3 【说明】 1.使用滑轮或滑轮组时,拉力不一定与物体重力有关。当竖直装配时,拉

7、力与物体重力有关系;如果水平装配,拉力与摩擦力有关。 2.使用动滑轮不一定省力。动滑轮正常使用时(即物体挂在轴上,拉力在轮上)能省力;当物体在轮上,拉力在轴上(如本题中的情况)时,要费力。 3.拉力移动的距离与物体移动的距离不同。动滑轮省力使用时,要费一半距离;动滑轮费力使用时,能省一半距离。关于后一条这里介绍两种方法帮助大家理解:①拉力F移动的距离s1肯定与动滑轮移动的距离相同。假设动滑轮向右移动s1,则绕在其上的每股绳均应向右移动s1,即物体A应向右移动2s1。②用功的原理帮助理解。拉力F对动滑轮做的功为Fs1,动滑轮对物体

8、A做的功为fs2(其中f为物体M受到的摩擦力,易知f=30N;s2为在拉力作用下,物体M移动的距离),由功的原理知:Fs1=f2,又F=2f,所以,s2=2s1。 四、概念理解不准,判断机械能转化出错 例4 过山车是一项非常惊险刺激的娱乐休闲活动。过山车时而从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